个股查询:

亚洲的“货币保卫战”能否取胜?

来源:财经网 专栏:安邦咨询 2024/04/19

由于美国经济表现强劲,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抑制通胀的努力预计仍会维持较长的时间。市场对于美联储近期降息的预期近期也不得不调整,这些变化,加上地缘风险的加剧,共同推高了美元汇率。上周(4月8日—12日)以来,美元指数开始持续上升,接连突破105、106关口。4月16日,美元指数上破106整数位关口,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到17日,虽然美元稍有回落,仍维持在106上方。近5个交易日以来,美元上涨超过了2%。

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的变化,也引发了全球各经济货币的一系列调整。而本周以来,亚太经济体的货币波动更为剧烈。有媒体甚至警告美元正推动亚洲各国掀起“货币保卫战”。据媒体报道,4月16日,美元兑日元最高触及了154.60,为1990年以来的新高。日元的持续下跌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底洞”。当日,美元兑韩元日内击穿1400大关,为去年11月以来首度触及这一整数关口。印尼盾兑美元跌破16000印尼盾兑1美元,为2020年以来首次,当日印尼盾跌幅达到2%;印尼盾今年已经累计贬值近5%,是亚太地区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越南盾兑美元一度跌破25280越南盾兑1美元,创历史新低;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跌至4.79马来西亚林吉特兑1美元,逼近自1998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另外,今年以来,泰铢已累计下跌约6%。印度卢比周二进一步改写了历史新低。美元兑卢比货币汇率日内一度触及83.535,突破了去年11月份触及的盘中高位83.50。离岸人民币也一路走低,创下了去年11月以来的新低,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曾一度最高触及7.2831。亚洲货币的动荡,在市场看来,主要是归因于美元的强势。巴克莱银行的分析师表示,“大多数亚洲货币正不得不屈服于美元的强势。在美债收益率上升和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的推动下,美元在汇市上普遍走强,从而带动了亚洲货币的跌势。”

汇率波动也导致多国经历了“股汇”双杀的资本市场波动。以日韩为首的各国股市本周开始出现持续下跌的过程。到4月17日,股市仍在不断下滑。受到冲击的印度孟买SENSEX指数16日下跌0.62%,在上周达到历史高位后,已经连续回调约3%。3月17日,韩国KOSPI指数已经连续4天下跌,当日跌0.97%,4月以来已经下跌约5%;日经225跌幅达到1.32%,连续三个交易日下滑,4月以来下跌约3%;越南胡志明指数则下跌1.86%,4月以来跌约5%。菲律宾股市17日收涨0.7%,但4月以来已经连续下跌约8.5%。泰国SET指数至当日北京时间16:30,下跌1.98%。

由汇率贬值诱发的股市动荡,使得市场担心,美元持续升值会诱发亚太地区重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局面,不仅引起资本回流导致资本市场动荡,也破坏这些国家的经济稳定。一些国家也开始干预汇率。印尼央行此前在16日开始入场抛售美元,支持印尼盾。在各自多次“口头”警告市场后,日韩两国在17日共同表示,对近期本币贬值表示严重关切,并强调,随时准备采取行动应对汇率的过度波动。两大经济体发出警告后,两国货币贬值的趋势有所缓和,但在市场看来,这种以“口头警告”的方式维护汇率稳定可能并不具有效果,不能阻止亚洲货币汇率的下行趋势。

一些市场机构也认为,其实包括中日韩在内,亚洲国家更关注的是避免市场的波动,而不是“捍卫”汇率不变。特别是日元在2023年贬值超过8%,2024年至今,即使日本央行退出了负利率政策,日元仍然贬值了8%。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其实是在放任日元贬值,以推动出口增长,弥补疫情期间扩大的贸易逆差。对于其他亚洲地区经济体,其实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竞争性”贬值的现象。不过,货币贬值虽然对出口有利,但也容易引发资本外流,和本国资产价值的下降,由此带来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经济的衰退,这也是各国不得不加入“货币保卫战”的原因。

在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看来,虽然目前的情况还不足以引发新一轮的亚洲金融危机,但在美元日益走强的情况下,亚洲国家很难在“货币保卫战”中取胜。就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来看,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都开始重视外部账户的稳定,各国外汇市场和外汇体制都不断进步。特别是目前大部分亚洲地区都放弃了固定汇率机制,而采取有弹性的汇率机制,使得汇率波动的影响被降低和逐步释放,引发危机的可能性下降。同时,目前大部分亚洲国家,都保留相当的外汇储备,以应对短期的外汇支出,减缓外部因素的冲击。另外,除了印度、菲律宾之外,其他亚洲国家大部分在对外贸易中拥有贸易顺差,例如,印尼已经连续数年保持月度贸易顺差。这使得这些国家出现汇率危机的可能性大为缓解。虽然可能在美元升值的不利局面下蒙受损失,但不致于出现经济的系统性崩溃。

当然,之所以目前亚洲货币普遍面临压力,主要还是来自美联储和亚洲各国的货币政策周期差异。而不同的通胀形势,使得这种差异可能不会被轻易缩减。这意味着在相当长时间内,亚洲各国仍会面临来自美元的压力,风险并不会短期排除。摩根士丹利近期的报告称,亚洲的核心通胀更多是由商品部分驱动的(这反过来反映了较高的投入成本),大部分国家目前已回落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随着亚洲回归新冠疫情前的低通胀环境,亚洲地区的实际利率已升至五年高点。基于12个月远期CPI的实际利率已达到1.7%,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五年平均水平1.5%。

随着市场逐步降低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美元走强,而亚洲货币仍处于弱势,摩根士丹利认为各央行可能会对降息保持谨慎,而选择跟随美联储。因为若货币进一步贬值,则可能给通胀造成上行压力,令通胀难以维持在目标区间内。不过,长期保持高利率,维持利差和货币币值稳定,则各国经济势必会放缓,侵蚀汇率稳定的基础。摩根士丹利同样认为,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亚洲国家的降息周期也将相应延后,这也意味着亚洲经济增长将小幅放缓。

不过,其警告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是因为供应紧张导致通胀上行风险,那么这对亚洲经济将是明显的负面影响。如果美联储推迟降息是因为美国经济在供应改善的背景下继续保持较强的GDP和就业,那么亚洲经济体可能也会受益。更强劲的美国经济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亚洲出口。

这种两难的局面,其实表明,美元优势地位之下,亚洲各国在美联储政策调整中基本处于被动应对的过程。这是亚洲国家难以在“货币保卫战”中取胜的根源。鉴于亚洲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生产者角色,各国央行能否应对这种困局,命运也取决于美国经济。

最终分析结论:在美元走强的情况下,亚洲货币近期出现普遍的贬值趋势。亚洲各国纷纷加入“货币保卫战”,但在美元强势地位和亚洲国家供应链角色的影响之下,亚洲货币很难赢得这场“货币战争”,不得不在汇率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保持平衡和妥协。(来源:安邦咨询)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机构专栏推荐

北大光华

北京大学于1985年设立经济管理系,1993年经济管理系与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

星图金融研究院

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

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研究院立足于京东集团和京东数字科技平台,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