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1年期LPR为3.45%,与上期持平;5年期以上LPR为3.95%,较上期下降25个基点。近期市场对降息有一定的预期,因而此次LPR调整也是符合预期的。不过,在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看来,此次LPR调整仍具有一些不同之处,不仅体现了货币政策“加力增效”,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的政策取向,也延续了“精准滴灌”的政策实施方式。
首先,本次5年期LPR调整的幅度前所未有,是2019年LPR机制改革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下调。这一下调幅度可以说超过了市场的普遍预期。如果考虑2月份全面降准同样具有较大的力度,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体现了此前政策部门多次强调的“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的取向,释放出货币政策“加力增效”的倾向。这对于2024年经济恢复常态将具有积极的意义;更大的作用则是通过降息刺激购房需求,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尽快实现稳定。
其次,本次LPR调降,与2月初的全面降准相衔接,反映出货币政策调整频次和力度在增强。如安邦智库此前所谈到的,央行接连推出降准、降息的组合拳,其实意在避免货币和信用的相对收缩。央行此前多次提到了货币政策需要盘活存量的观点,在货币和社融融资有巨大存量的情况下,难以保持一定的增速。今年1月份,尽管货币发行和社会融资的增量仍然保持扩张,但保持增速稳定也已经显示出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价格调整来释放需求,有利于避免提前陷入“流动性陷阱”。
再次,此轮LPR调整采取的是非对称的方式,只调整了5年期的LPR报价,1年期LPR保持不变。其实,这种非对称的方式,在上一次LPR调整中也发生过,去年8月份的LPR“意外”调整,只下调了1年期的LPR,而5年期LPR保持不变。而此次调整则正好相反。因此,此轮非对称调整,可以看作是上一轮调整的延续,使得不同期限之间的息差得以恢复。与此同时,LPR非对称的调整,可以看作是针对不同目标的“精准调控”的实施方式,也不会带来“大水漫灌”的错觉。上一轮只调整1年期LPR,其实主要针对的是生产经营和居民消费的信贷需求,意在疫情后市场恢复正常。而此轮调整则更倾向于企业长期投资和房地产市场恢复的信贷需求,侧重点有所不同,体现出货币政策“增效”的一面。
另外,此次LPR下降发生在MLF利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LPR改革后,一般实施降息是先调整MLF利率,再调整LPR利率,从而保持金融机构的利差。而今年2月份最新一期MLF利率并未调整,而单独调整了LPR利率。当然,LPR单独调整也曾发生过,2019年9月,1年期LPR单独下调5bp;2021年12月,1年期LPR单独下调5bp;2022年5月,5年期LPR单独下调15bp。LPR单独调整,意味着银行系统需要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这也是目前防止资金空转,推动经济和金融“避需向实”的一个大的趋势。
当然,以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从去年年底开始,银行开启了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另一方面,在2月初全面降准+结构性降息的政策下,银行负债端的利率也有所下调。两个方面结合其实给LPR下调带来一定的空间。虽然整体上LPR单独下调给银行息差带来一定压力,但这些压力已经提前有所释放。
相对于市场期待的降息推动需求恢复,此轮LPR调整,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对于“稳预期”更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市场主体恢复对货币政策的信心,从而达到货币政策引导预期的效果。毕竟,此前一直坚持的政策的边际放松更多还是起到稳定和支持的作用,对于经济反弹的效果并不明显。1月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低迷,更反映出市场预期改善需要更强的刺激,这种情况下加大政策力度,对信心的恢复起到的作用可能比对需求恢复更为有效。
最终分析结论:2月20日,新一轮LPR报价显示,1年期LPR为3.45%,与上期持平;5年期以上LPR为3.95%,较上期下降25个基点。在MLF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此次LPR非对称、大幅度下调,与此前的全面降准相呼应,体现了货币政策“加力增效”的取向,也包含了“精准调控”的实施方式。政策力度的增大对于“稳预期”的作用其实更强于真实需求的恢复。(来源:安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