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从政府工作报告看科技创新投资的转变之路

来源:财经网 专栏:刘岩 2022/03/28

作者:刘岩 增量研究院执行院长、增量资本创始合伙人

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在著作《大繁荣》中提到,一个民族的繁荣取决于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而那些历史上最富创新精神的国家,很大程度来源于商业界企业的新理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重点方向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包括科技战略和科研的大力投入;二是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促进产业升级和加大鼓励“专精特新”型企业;三是加大企业创新的激励力度,落实创新激励的政策;四是加强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加快发展新基建。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必须选择。

强化科技创新的方向和使命

报告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中国正处在从模式创新向科技创新转型的历史性拐点。中国一直在打通从科技到经济的发展路线,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需要围绕人才、技术、资本和服务的整套创新模式和生态体系。

报告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何如此重要?举例来看,半导体设备每年全球产值600亿美元,半导体制造每年全球产值4600亿美元。同时,带动下游电脑、电子系统几万亿美元产值,带动互联网、电商、大数据几十万亿美元产值。整体来看,就是约5000亿美元带动约几十万亿美元的产业链价值。中国需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阻塞点、风险点,从而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

报告提出,“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这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要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创新激励更多地针对市场主体-企业。企业作为创新激励的承载担负了未来创新攻坚的历史使命,是大势所趋。本土的创新源自人们的冒险精神和发挥创造力的愿望,而这种冒险与愿望则来自于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而创新激励又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提出,英国工业革命中使用的技术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出现,真正引发工业革命的是当时英国全球领先的金融体系。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期间,美国的金融市场为电力、钢铁、机械设备等重工业的规划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众所周知,计算机、半导体、网络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商业化则完全是由美国风险投资和纳斯达克市场所支撑起来,由此诞生了英特尔、苹果等一批科技巨头。

报告中还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国家新基建其实正是上述几个大领域。中国在2035年要建设为创新国家,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是国家未来发展的规划。中国未来30年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1

创新投资的转变

科技和资本存在三个主要矛盾。一是金融资本追求确定性和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国资本目前的短钱属性和科技创新的长周期属性之间的矛盾,三是中国现在资本有很多大钱和科技创新需要小钱之间的矛盾。

经过多年实践解决这三个矛盾,一是用对科技创新规律掌握的专业性来消除不确定性,另外投资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科技创新企业,因为企业家精神可以消除创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企业家精神可以克服很多困难;二是现在利用政府或者是社会来解决科技创新长周期的问题,包括要引导保险、社保资金进入了科技创新领域;三是利用资本去改变产业机构化的问题,国家建立从几百亿的母基金到几十亿的早期的科技创新基金这种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1

与互联网经济不同的是,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等科技产业,行业的需求是具有确定性,存量市场增量市场的规模是可以预测的,可以清晰地找到特定产品的市场占比。可以说,科技创新的公司商业模式是更加明确的,从产品研发到生产销售,整个流程会非常清晰。这也直接为资本提供了非常清晰去判断选择投资企业的逻辑。新产品新技术的技术革新性是怎样?新产品替代的效率如何?产品落地销售的成功率有多高?销售方式和收入预测如何?在互联网投资到科技创新投资的转变之路上,资本的理性因素会占据主导,资金的使用效率会更高,最终企业发展的路径也会更加明确。

当然科技创新的投资也并非是一路坦途,科技的演进和产品的诞生本身就是九死一生、十年磨一剑。例如,一个创新药从科研到真正实现商业化至少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对于投资人而言,如果抓住诸多不确定中的确定性,并且一路坚持才是投资的制胜之道。追风口的投资并不可取,在任何行业里,唯一不变的逻辑是可以给客户带来更有价值的服务的创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科技创新投资的更应该坚持瞄准持续可以给市场带来价值的企业,并以更加理性的思考去应对。

企业资本化与市场的结合

随着2021年9月北交所的注册成立,形成了以沪深交易所(包括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包括基础层、创新层)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核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北交所的横空出世极大地完善了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整性。这对于企业资本化而言意味着什么?更多的早期中小型企业可以更早更快地迈入资本市场的大门,进一步助力中小企业上市与发展,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资产选择。

北交所的定位与企业资本路径的结合。北交所的行业定位是创新,创新不仅仅有“专精特新”,可以说是一个包含的关系。在市场功能方面,北交所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所以,“更早、更小、更新”便是在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定位上,与目前沪深交易所,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的核心区别。

1

而今年落地的转板制度则进一步明确了北交所在企业资本化道路上的显而易见的位置:不仅可以发挥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功能,更加是为企业未来资本市场之路奠定了选择的可行性,为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自下而上地打通了脉络。企业资本化道路怎么选,其实答案显而易见,能进能退,真正能够实现企业融资发展才是最终目标,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阶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市场,从而实现自身资本价值的最大化,而北交所就是为企业切身考虑提供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机会。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国家战略需求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着紧密的耦合。一方面,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资源和资金的再配置,市场回报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企业的科技创新在带动社会价值成就企业价值的同时,也会让市场参与到企业创新增长的过程中分享红利。科技创新之路虽然充满风险,但资本市场的支持更多地是鼓励企业家和企业进行创新,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竞争需要的即是资本市场提供的资金支持技术革新、人才引进的持续投入,企业更多的是需要规划好自身如何拥抱资本市场及创新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