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7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均较前一期下调10个基点。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当日稍早,央行下调了7天逆回购利率。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称,为优化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从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同时,为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调整为1.7%。另外,央行公告称,为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缓解债市供求压力,自本月起,有出售中长期债券需求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参与机构,可申请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央行的这一系列操作令人“眼花缭乱”,当然,从结果而言,逆回购和LPR利率同步下调,反映了当前整体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基础上的“适度宽松”。同时,央行此次的“意外”之举,也表明其货币政策框架调整进入实施阶段,由追求“量变”转向“质变”,未来将主要通过利率调整来影响货币供需。
虽然对于央行三季度降息,包括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在内,市场早有预期。其实,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的“牛市”,主要也反映了对央行降息的预期。不过,央行此次调整LPR利率,是在前期MLF利率不变的情况之下“三箭连发”,对市场而言的确是意外之举。尤其是央行7月份开始不断警告债券市场国债收益率偏低,并开始入场“买卖”国债,为债券市场牛市降温,使得市场机构认为短期央行不会在这种情况下降息。与此同时,虽然央行此前谈到货币政策框架的改变,谈到将淡化MLF利率,但市场并没有预计到改变来的如此之快。
不久前,在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潘功胜曾谈到了未来的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两个大的方向。其谈到,“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同时,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就此而言,央行希望淡化MLF利率的指标角色,以7天逆回购利率作为基准,建立起逆回购利率到LPR的映射。这正是此次逆回购利率和LPR同步调整所释放的信号。
当然,目前市场对于LPR调降仍有疑虑,主要在于银行利差的进一步收窄,是否会给银行业稳定带来压力。不过,有机构认为,在监管机构持续打击“手工补息”等资金空转行为,以及此前一些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情况下,银行通过自身调节,仍具有一定的空间。商业银行将继续进行存款利率的调整。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行也使房贷利率有继续下调的需求,以稳定市场,缓解“防风险”的压力。
不过,央行推动短期利率下调,对MLF利率没有调整,不能排除其继续通过买卖国债,推高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可能性。毕竟,此前央行一直强调长期利率水平过低并不正常。那么,央行“降短推长”意图形成“正常”的利率走廊,实现“收益率曲线”控制的政策调整目标。换句话说,虽然央行推动短期政策利率和LPR利率下行,并不意味着其对于长期国债收益率偏离正常范围而无动于衷。债券市场仍然会面临与央行进行政策博弈的情况。需要关注的是,央行此次再出新招,减免MLF质押品,其实也在于释放一些MLF参与机构此前向央行质押的低风险债券,这样能够有效释放市场的存量长期债券,进一步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据悉,目前MLF余额超过7万亿元,且大部分以国债、地方债作为质押品,若参与机构减免质押品后卖出长债,将释放大量债券,有效缓解债市“资产荒”压力。目前这种情况下,其实反映出央行本身对长短期利率的不同态度。不过,这种“精准调控”的多目标操作,能否实现目的,对于央行而言仍是一个考验。
就下半年的情况来看,在二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放缓的情况下,央行下调利率也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必要之举。不过,央行以新的方式调整利率,意味着其货币政策框架的调整已经开始进行。在安邦智库的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这实际是货币政策从传统走向非传统的转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转轨的过程之中,如央行所言,将继续坚持政策的稳健性,保持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这也意味着,即使央行以新的方式降息,但降息的力度仍然在“适度”范围内,不会改变稳健的政策取向。(来源:安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