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查询:

微博“挂人”是否侵权?

来源:财经网 2020/02/12
分享到:

来源:北京互联网法院

近期,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广大民众的生活以“宅”为主,闲来无事,刷微博的人就多了,发帖、留言的网民也多了。每天有无数的网民在线发声,他们或勇敢、或乐观、或同情、或焦虑,这是网民对日常生活和个人情感的记录,也是网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有部分网民,将网络当成负面情感的宣泄地,发布了虚假的、甚至是涉嫌侮辱的言论。部分网民恣意发言,虽然逞一时口舌之快,但极有可能涉嫌侵权。

何为微博“挂人”?

微博“挂人”是指在微博上发帖子,揭示某人言行及其身份。那么,微博“挂人”是否涉嫌侵权?

随着疫情的发展,部分网民出现情绪波动。部分网民把不能外出归咎于某些确诊患者隐瞒个人疫情,对官方发布的患者信息以偏概全,将患者的私密信息发布至微博,引发众多网友评论、转发。

部分患者故意隐瞒信息,导致与其密切接触的多人被隔离观察,此种行为违反了《刑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可能触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诚然,在如此严峻的疫情期间,部分患者的行为有违道德与法律,也引发了民众的愤怒。但即便如此,在网络上公开患者私密信息、诋毁患者的行为也不符合法律精神。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名誉权和隐私权,患者也不能例外。因此,在防疫期间,将患者的个人私密信息发布至网上并大肆评论,可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

何种言论会涉嫌对名誉权的侵犯

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合理的批评和建议不会也不可能被纳入到侵犯名誉权的范畴。那么,何种言论会涉嫌对名誉权的侵犯?侵犯名誉权需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侵犯名誉权要求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并为第三人知悉。损害名誉权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侮辱和诽谤。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与他人有关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言语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和扩散,易为第三人知悉。因此,故意在网络上使用侮辱性的文字贬损他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与他人有关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的行为,涉嫌对名誉权的侵害。

侵犯名誉权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九条,侵犯名誉权需承担的民事责任主要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疫情期间,发帖、评论本无可厚非,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各位网民在发声时须注意自己的言论,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北京互联网法院/供稿:潘昌)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分享到: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