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查询:

精准时空网络——数字中国新基建

专栏:财经十一人 2019/08/16
分享到:

屏幕快照 2019-08-16 下午5.29.43

 

“数字中国”这个看上去颇为抽象的概念,其实近在你我身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当你坐上餐桌时,机器人为你送来了迎宾酒,并精准地送到你面前;当你需要用车时,一辆汽车精准地停在指定地点;当你行驶在道路上时,每辆汽车间距不过几十厘米,但丝毫不用担心会被碰撞……

要实现这样的场景除了需要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现实增强技术等高精尖和显而易见的技术外。像5G、精准时空服务等基础技术也是数字中国必不可少的底层平台技术,其中精准时空服务更是重中之重。

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数字化。但在城市数字化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显著的问题:因缺少统一的精准时间和空间信息作为基准,多方采集的数据割裂,各类终端信息难以统一处理,现实城市中的人和物,无法动态、精确投射到数字城市中。

例如在杭州就曾因此出现过套牌车“乌龙”事件。城市监控摄像头清晰无误地记录了同一辆车在同一时间分别出现在了两个相隔甚远的路口。最初交警判断是车辆套牌导致的结果,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套牌车出现,交警发现这是一个因摄像头自带时间基准不一致,而造成的假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建立精准时空网络,是不二之选。千寻位置的CEO陈金培指出,“时空数据是‘数字中国’的新基建,没有时空数据,一切运算都将出现问题。”

当然,要做好这个“新基建”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北斗+互联网的化学反应

时空属性是万物存在的基本属性,然而,对时空信息的获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直到卫星导航系统出现,才从技术上,让时空信息获取成为可能。而对时空信息的掌控力,也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

中国在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2018年,北斗三号系统完成基本建设,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根据计划,2020年,将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2035年,还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时空大网已经按部就班铺开,但是如何使这张网符合智慧城市、数字中国的应用要求,是更进一步的难题。毕竟,无论是 GPS 还是北斗,定位误差都无法完全消除,而误差通常在 10 米以上。10米的误差,对于未来应用来说,简直不可容忍。

为了降低误差,国家北斗增强系统应运而生。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是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也是由国家北斗办主导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要的地面基础设施。

该系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建设和运营,由遍布全国的2400 个北斗地基增强站,实时接收北斗、GPS、GLONASS、Galileo卫星信号,通过专网传至国家北斗数据处理中心,再由云平台解算实时播发差分数据,用户可根据需要获取实时亚米级、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精度的位置服务。

千寻位置负责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建设和运营。在为用户提供精准时空服务的同时,还利用互联网运营模式,整合产业上下游,推进精准时空应用生态的生长。

通过互联网,千寻位置将精准时空服务7×24小时播发给用户,只要在服务覆盖范围内,用户想用多久,就用多久;想在哪里用,就在哪里用。“我们致力于将精准时空服务做成像水、电、煤一样的公共服务,触手可及、随需所用、更低成本。”陈金培说道。

数字中国建设在路上

上述一切的技术创新,为数字中国建设奠定了基础。

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指出,当今世界,信息化是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信息革命正从技术产业革命向经济社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积极发展卫星互联网,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推动物联网集成创新发展。

因此,2019年仍然是精度时空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一年。千寻位置更是提出了未来的北斗产业方向:“时空智能,共创数字中国”。

浙江德清小镇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2018年,千寻位置中标了德清“精准时空城市大脑”建设采购项目。此后,千寻位置与阿里云、海康威视、浙大中控及其他相关生态合作伙伴联合,将精准时空服务逐渐引入到城市管理中去。

德清主城区的地图精度已达亚米级,而毫秒级的时空摄像头可以精细化到把车道信息都完全展现出来,数据平台预测的路径精准程度极高。以往发生交通事故,车主需要停车打电话报警、打给保险公司等。现在,有了这样的精准时空数据平台作为支撑,精准时空摄像头配合AI算法,平台只需要派出一架无人机前往现场取证,车主可以快速撤离,解决了以往事故后长时间的拥堵问题。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在数字中国的推进过程中,千寻位置正逐步将精准时空服务打造成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

陈金培说,在前期,千寻位置会充当主导者角色,整合很多合作伙伴。一旦系统固化,不同企业分工协调,千寻位置将转变为基础设施建设者。

当然,目前技术掣肘仍然存在。以物联网来看,其形态过于丰富,在一些特殊场景内实现高精准定位的难度依然很高。例如,室内场景实现高精准时空定位就很难,因为卫星服务主要集中在室外。而且,室内场景对空间定位的要求虽然不高,但对时间定位要求很高,不同设备作业频率不同,如何同步也是一大问题。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陈金培说,“千寻位置已经开发了相关解决方案,将通过逐步解决的方式使所有室内设备变成协调一致的家庭系统。”

看似遥远的数字中国,随着新基建服务的快速推进,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版面编辑:王悦欢
关键字:
分享到: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