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坚信,当面临最差的情形时,反而能够激发出最好的自己。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危机接踵而至,挑战艰巨异常,对我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其中,1990年发生的危机是我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情况——我失去了鲍勃。
当时,鲍勃和我已经是近20年的合伙人。我们的友谊、信任、不同的视角、互相的逗趣和共同的欢笑,成为我们业务经营的剪影,这是我俩事业成功的秘密源泉。无论是从个人角 度,还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失去鲍勃对我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沉重打击。这给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俩携手曾经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其中有多少该归功于鲍勃?又有多少该归功于萨姆?一时之间,我不禁陷入了对这些问题的沉思。
1987年,鲍勃只有46岁,当时他被诊断出结肠癌晚期。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连我也被蒙在鼓里,这样过了很长时间。正如同他跟他妻子所解释的那样:“我还没走,就有人为我哀悼的话,我会受不了的。”他知道自己的病情比较严重,但在两年的时间里依然坚持来公司上班,一直到1989年底,当时他已经虚弱得没法行动了。
必须承认,当鲍勃生病之后,我就陷入了不理智的情绪中,拒绝承认他的病情。我只是以为他有一天会痊愈,当他不在办公室的时候,我就努力做到面面俱到,直到他身体好转重新回来。每天我们都会打两三次电话,但我并没有亲自去看他。我们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就好像是他的身体依然完全健康一样,两人之间仍保持着亲密的互动。如果亲眼看到他的身体一步步恶化,就会妨碍我俩正常的沟通协调。他的脑子当然还跟以前一样敏锐好使。
然后,在鲍勃不再来上班几个月之后的一个星期六,他再次走进了我的办公室。他的出现让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慢慢弯下身子,把自己放进椅子里,说我俩必须聊一聊,他脆弱的样子简直让人不忍直视。他直直地看着我说:“萨姆,你必须认清现实。我不得不离开了,而且真的是时日无多。”
这是我第一次不得不真正面对现实,我当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鲍勃早就知道我一直拒绝承认这个事实,于是他直接来到我的办公室,用这种方式戳破我的幻想。即将发生的损失,简直令我无法承受。在鲍勃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我尽可能多地跟他聊天,并且在他去世时也守在他的身旁。
鲍勃的生日是4月21日,一直以来,他都对421这个数字很迷信。这个数字也很奇怪,定期出现在我俩的生活当中。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鲍勃的妻子安、护士,还有我整夜一直陪着他,当指针指到4:21的时候,我们几个人一起看着时钟,同时沉默起来。第二天早上,鲍勃就被送到了临终关怀中心,他于1990年7月20日去世。一直到今天,我飞机的机尾编号依然是421SZ。
鲍勃去世之后,我的内心从此产生了一大块空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我人生的关键时刻,因为鲍勃去世时,恰逢我们公司成立以来面临最大的危机。几个星期之后,美国经济陷入全面衰退。雪上加霜的是,储贷危机和其他因素导致了许多专注于房地产领域的贷款机构倒闭,因此高杠杆资产人无法进行再融资,这其中就包括我们在内。我们积累并管理着规模庞大的投资组合,范围包括房地产投资,也包括其他企业资产,全美范围内的雇员大约有2400人之多。
我们手头拥有丰富的资产,但现金流却极度短缺,每天一醒来,我都要面对公司对资金的极度渴求。有几个星期,我们这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甚至不得不拼命筹集足够的现金来给员工发工资。除此之外,当时根据贷款文件的标准条款,银行一旦认为贷款有危险,它们就可以随时要求公司进行偿还。因此一旦某一家银行要求偿还贷款,就极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银行也会纷纷效仿。我们也亲眼见识到,这种情况在整个行业都在上演。
这是一段令许多企业家伤心沮丧的时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为了避免引发恐慌,我又重拾 20多年之前的经验——在记忆中,那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真正感到无助,也是唯一一次。
那是在 1969年,我年少轻狂,也正在学着做生意。我在一家律师事务所租了一间办公室,其中一位高级合伙人把我介绍给福特汽车土地开发公司(Ford Motor L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的一个家伙。我俩达成协议,合伙开发一个2万平方米的办公/工业建筑。基于福特公司这个伙计的口头承诺,我支付了25 000美元定金——这在1969年对我来说可是一笔巨款——以锁定这笔交易。然而,就在即将达成交易的最后一刻,我接到一个电话,说福特汽车土地开发公司违约了,这导致我本人,还有我投入的25 000美元陷入了困境。我很担心自己的这笔存款,这是自然的,但我也担心无法履行承诺。这是我职业生涯所面临的第一次重大危机。
我挂断电话,跳了起来,迅速穿过律师事务所大厅,来到了这个高级合伙人的办公室。当时我气得发疯,说话的声音和语速简直不能更高更快了。
好吧,这个合伙人属于那种极有分寸的人,说话总是不急不躁,慢声细语。我从来没见过他发脾气或者不冷静。他请我坐下,然后很礼貌地像平常那样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俩一起商议可选方案,对事情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血压逐渐恢复了正常。于是我起身告辞,最后跟另外一个人做成了这笔生意。必须感谢这位律师,他让我明白了,作为领导者,绝对不能情绪不稳定。你必须想办法让自己稳定下来。
我逐渐学着把自己对鲍勃的依赖和信任转移到我们共同建立的团队上来,尤其是公司办公室那些强有力的核心高管人员。我们不断打气鼓劲,我集中精力带领大家渡过这场难关。
我特别喜欢列清单,90年代初,所面临的问题越多,越让我斗志昂扬,我列了许多清单,一旦克服了一项困难,就从清单中把它抹掉。我的宏观目标是,通过资产货币化创造流动性,为即将到来的投资机会筹集资金,以及进行重大的投资交易。通过专注于完成每个任务,才避免了在职业和情感上被打垮。
我的首要任务是现金流。我绝对不会冒着损害公司长远基业的风险,疯狂甩卖现有资产,但没有现金支持的话,公司也很难维持运转。虽然当时还不知道,但职业生涯的这段经历,却成为未来几十年我不断重复践行的投资理念的发端:流动性等于价值。
获得流动性的唯一渠道,就是通过资本市场。因此在1991年,我开启了人生第一次IPO,推动肥高洛公司(Vigoro)上市。这是一家专门生产碳酸钾的化肥公司,这种钾复合肥是一种对植物和动物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成分。1985年最初投资肥高洛公司的时候,我们对这些东西一无所知,但这家公司总是能够切中市场需求。我们跟肥高洛公司也是一拍即合,对这家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印象不错,觉得其经营理念和关注重点与我们高度一致。在跟他们见面交流之后,我们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决定向他们投资第一笔1000万美元的资金。
我对资本市场的熟悉,主要源于集团公司的投资经验。我们在投资伊特尔公司和GAMI时,它们已经是上市公司,但我从来没有做过任何 IPO项目。我放手让银行来处理肥高洛公司这笔交易,但整个过程简直把我逼疯了。我意识到自己懂得的太少了,没法有效保护好自己的投资,这就意味着我在转移并且增加我所承担的风险。此外,作为对资本的长期持久需求方,我必须认清现实,那就是没有比公开市场更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了。
于是我就到学校去学习,可以说,我学习了有关上市的所有知识。最终,我甚至可以亲自处理自己公司 IPO的各种文件资料。我可以把控整个流程,在一些交易中,上市前最后一天,我甚至一直撑到凌晨三点钟,把股票配额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市场主体。这也就是说,我需要了解所有市场主体的情况,包括其中哪些人有着良好的投资记录,哪些人是真正的投资者,而不是炒作投机者。我跟不同的买家建立起私人关系,向他们展示自己作为企业长期所有者的决心和承诺。我还变得特别擅长路演,最终为我们全球多家企业做过上百次 IPO演示说明。
如何吸引投资者拿出真金白银,这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我采用了多种创意。这些投资人一天要看十场演示会,他们看到的,都是那些貌似优秀、值得投资的公司,对他们来说,我只不过是演示序列中的又一个面孔罢了。我只有45分钟的时间来向他们进行展示,回答相关的问题,并且努力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我专门定制了T恤衫,来推动投资交易的实现。
我因为设计IPO路演的T恤衫而名声大噪,这些T恤衫上往往印着一些戏谑性的口号,让人过目难忘,它们都是我们公司的移动名片。尽管并没有参加肥高洛公司的路演,但为了庆祝这笔交易成功,我还是制作了一批绿色的T恤衫,上面写着:“人们撒它,抛它,踩它,让它起效……而我们拿它赚钱。”
肥高洛公司成功上市,当1996年我们最终退出的时候,相比于最初投入的原始资本,这家公司给我们带来了超过900%的投资资本回报。
在募集资金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同样的方式,1990年我们把这种方式进一步发扬光大到了全新的层次。如前所述,当时我正瞄准那些拥有优质房地产资产却背负着过多债务的企业。随后,我开始在企业界看到类似的情景,并意识到自己可以以折扣价,为这些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帮助它们在市场复苏时做好准备。于是我跟奇尔马克合伙人公司(Chilmark Partners)共同设立了10亿美元的不良机会投资基金。在7个月的时间里,奇尔马克的负责人戴维·舒尔特(David Schulte),跟我一起打了 200多个销售电话——涉及十几个国家。我们到全球各地,向投资者解释我们的观点,并说服他们相信,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资产负债表不怎么好看,但是业务和资产质量优秀的好公司,并能够通过投资帮助它们走出困境。
当时可真是一场奔放不羁的旅程。曾经有一次出差,我们早上需要到达维也纳,午饭则需要在巴塞尔吃,然后第二天早饭的时候则要出现在巴黎。如果是乘坐商业航班,我们可做不到这一点,于是我们就租了一架飞机。但最终我们还是被天气打败了,于是半夜时分,在从巴塞尔到巴黎的火车上,我们不得不窝在三个人的卧铺车厢里,躺在两张窄小的上下铺上,努力进入梦乡。当时卧铺车厢里还有第三个乘客,出于担心,整个晚上我都是抱着公文包睡觉的。
各个会议令人应接不暇。有时候我们甚至记不住对方的身份,或者我们是否在简单重复自己说过的话。这可真是一次独一无二的路演。但最终,我们成功募集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我觉得,这是当时此类基金中规模最大的。我们主要专注于那些在 80年代承担了过多债务的企业,帮助它们重获生机。我们也把自己的资本金投入进来,这样就可以做到与众多投资者休戚与共,并且跟许多杠杆并购企业不同的是,我们并不会针对每笔并购交易收取管理费。恰恰相反,我们拿着这些资金,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并且共享投资机会。
定价: 79.00元
ISBN:978-7-5217-7354-5
中信出版集团
2025年3月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商界精英的自传,也是一部投资启示录、管理哲学书、成功创业书,更是一个天生就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移民后裔在美国的奋斗史。
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萨姆·泽尔,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也是美国最具创造力的交易人之一。他总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市场机遇,大胆地根据供需形势采取行动,以抓住先发优势。
泽尔讨厌循规蹈矩,想法多、点子多,并且喜欢折腾是他的典型特征。在这本引人入胜的自传作品中,他以真诚而幽默的笔触,回忆了自己作为一个犹太移民的儿子,最终造就财富传奇的非凡历程,并详细记录了所参与的重大交易的关键细节,坦诚分享了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包括如何识别被低估的资产、如何制定稳健的投资策略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投资陷阱。此外,他还分享了对领导力和管理的看法,并深入剖析了经营企业的方式。
作为卓越的风险投资者和企业家,泽尔虽经挫折,却从不言败,总是乐观积极地寻求解决之道。他敢于尝试,创意不断,勇于承担风险,不凡的洞察力和信息分析能力让他总能快速占领市场先机。他在商业和管理理念上不拘一格,倡导开放共享和共赢,并乐于助力他人成长,始终坚守商业道德底线……所有这些,都使他成为美国商界卓尔不群的存在。相信他的经历、人格,以及关于投资、管理、创业的理念,能够为众多想要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的人提供启发和力量。
作者简介
[美]萨姆·泽尔(Sam Zell,1941—2023)
股本集团投资公司(EGI)创始人,芝加哥房地产大亨,被媒体誉为“REITs之父”,并且由于擅长挖掘萧条房地产市场中的投资机会,从而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又被冠以“坟墓舞者”的称号。他不仅投资于房地产领域,还涉足能源、制造、物流、医疗以及媒体等多个行业。同时致力于教育和人才培养,和大学合作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并设立基金,为学生开启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2017年入选《福布斯》杂志评选的“百位全球最伟大商业思想家”榜单。一同入选的还有巴菲特、苏世民、约翰·博格等投资界巨头。
译者简介
侯伟鹏
现就职于资管行业政策研究领域,曾就职于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对外经贸大学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领域政策制定和研究、资管行业监管等工作。已出版译著《账簿与权力》《新经济下的财富管理》《投资21戒》《步步并购》《创新之路》《魔鬼衍生品》等。获“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度译者”。
目录
引言 当所有人都向左的时候,你不妨看看右边
第一章 移民的后裔
在我所认识的将不可能之事变成可能的人当中,父亲应该算是第一个。34岁的时候,他在纳粹德国的恐怖阴影中带着我的母亲和姐姐历经21个月的大逃亡,最终到达安全之地。
第二章 大学时的第一桶金
大三的时候,我的朋友跟我提到他的房东准备把两所房子打通,改造成一栋有15个单元的学生公寓。于是我俩鼓捣出一份简单的说明手册,就去向这个房东毛遂自荐来负责管理公寓了。
第三章 我的个人准则
我来到了芝加哥,原本打算在法律行业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是在被拒绝了43次之后,我不禁开始怀疑自己。我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第四章 坟墓舞者
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房地产贷款和建筑热潮,造成了大量房地产“僵尸”企业,于是就相应地出现了某个人或者公司专门让这些企业起死回生——这也正是我“坟墓舞者”称号的由来。
第五章 危机驾临
我一直坚信,当面临最差的情形时,反而能够激发出最好的自己。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危机接踵而至,挑战异常艰巨,对我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第六章 卡珊德拉的预言
卡珊德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虽拥有准确预测未来的能力,却因为阿波罗的诅咒而无人信她。我就像这位女祭司一样,对房地产行业做出了严重的警示和提醒,可悲哀的是没有人真正当回事儿——“不能铭记过去的人,未来注定要重蹈覆辙”。
第七章 教父的要约
理查德是这样答复黑石集团的:“萨姆说,必须得是教父要约才行——条件好到令人根本无法拒绝。”最终,这笔房地产交易的总价值为390亿美元。在市场最高点出售其实并非我的本意,我只是收到了一份难以拒绝的“教父要约”罢了。
第八章 希望渺茫
2009年我所准备的年度礼物叫“希望渺茫”。这次不是往常的音乐盒,15年来,这是我首次寄出没有音乐的年度礼物,附带的便签上第一句就是“音乐已经停止”。
第九章 无远弗届
当我得知路易威登和其他高端零售品牌正在蒙古国开设店铺,不禁心生疑问:蒙古国只有不到300万人,其中超过70万人属于游牧民,那些游牧民怎么会需要路易威登呢?于是我就踏上了对蒙古国的考察之旅。
第十章 幕布之后
许多企业都是遵照丛林法则运营的——一个人的成功,必然取决于另外一个人的失败。但这在我们公司行不通,因为我们这里十分强调分享,一味遮遮掩掩只会让你埋没不显。我会挖掘出员工最大的潜力,而他们也会让我展示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第十一章 “他让世界有所不同”
美国的发展成长离不开企业家精神,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移民所带来的。从本质上来说,来到这里的移民都是自己选择的。他们选择冒巨大的风险,离开自己的祖国,远离自己熟悉的一切,追求未知的未来。这是理念和信仰的力量。
第十二章 我的工具箱
我跟芝加哥公牛队的主教练菲尔·杰克逊共进晚餐,聊到了迈克尔·乔丹,感叹这位运动员的优秀和伟大。菲尔说:“真正让乔丹与众不同的,是他能够让其他所有人都变得更好。”我简直想象不出比这更高的赞美之词了。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