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降息的“机”在何时?

来源:财经网 专栏:安邦咨询 2025/03/28

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公布了一季度例会的会议公报。会议提到“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就此来看,未来主要的关注点在于“择机”上。

央行有关加强政策实施力度的说法,其实和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一再强调的推动“降准降息”必要性的看法相一致。实际上,虽然央行一直未能就“择机降准降息”进行落实,但相关的可能性随着经济形势变化,还是在不断增大。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例会举行之后,3月份LPR并未进行调整,这意味着央行未就降准降息等总量政策的调整并不具有紧迫性,而是着眼于中长期的政策趋势。同样,目前市场利率的调整,表明投资者对于“适度宽松”内涵的理解上,也有所调整。

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货币政策会议对内部环境认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风险隐患较多等困难和挑战。”这样的表述和去年四季度没有太多变化。由此来看,央行所说的“择机”并非内部形势的变化。实际上,从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国内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一定程度上表明,前期政策效果在逐渐显现,同时内生经济动力也在逐渐恢复。因此,央行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会采取总量和结构性政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稳住需求,另一方面推动结构性的调整。

不过,外部环境在央行看来变得更加复杂,会议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强,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上升。”或者说,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央行认为今年以来还没有合适的“时机”推动“降准降息”。与此同时,在此前美联储“以不变应万变”的观望态度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情况下,央行保持息差不变,维持汇率稳定,也是货币政策保持谨慎的因素。

对于结构性的政策,此次例会提出“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目前来看,有关消费金融信贷政策的放松,是其中政策落实的一部分;而设立债券科创板,也是相关政策实施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央行对于货币传导机制的调整也在同步推进。近期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出台新的举措,允许信用债ETF试点开展交易所质押式回购,拓宽受信用保护债券回购范围。这些宽信用的措施,有利于增加信用债的流动性和接受度,对于企业债券发行融资,特别是民企债券发行更为有利,这既是债券市场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改善货币传导机制的一部分,体现着“多管齐下”的政策思路。

虽然央行目前未就总量政策进行调整,但对于市场流动性投放上已经开始“精准调控”式的调整。3月17日-21日一周,央行共开展1411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本周共有5262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3870亿元1年期MLF到期,本周实现净投放4985亿元。当然逆回购利率同样维持不变。短期流动性的注入,也推动当周市场利率回落。从目前长短期利率的情况来看,DR007虽然有所回落,但目前仍然在1.7%以上;同业拆借利率维持在1.8%左右,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同样在1.85%左右。和去年末相比,市场利率仍处于相对高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市场利率的抬升,其实并非期限结构的改善,更主要还是长短期利率整体中枢的提升。针对债券市场日前的回调,此次会议提到,“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可见,央行同样会将二级市场变化作为市场流动性调节的参考因素,并出于防风险的角度,进行“精准调控”。

最新的信息显示,在3月25日的新一期MLF操作中,央行将MLF中标方式进行改革,改为“美式招标”即多重价位中标,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标志着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完全退出。这样的变化意味着央行未来降息的模式会发生变化,基准政策利率改变集中体现在逆回购利率上,而实现利率调整,不仅包括LPR银行贷款利率,也包括货币市场利率为主的整个收益率曲线,以进一步增强利率传导的效率。与此同时,3月25日央行将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实现MLF的小幅净投放630亿元。据悉,这是自2024年7月以来MLF首次净投放。随着央行MLF作用的下降,MLF余额从峰值的7.3万亿元逐步降至约4万亿元。不过,如例会所言,今年以来,央行继续运用买断式逆回购等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这也是货币政策“多渠道”实现宽松的具体体现。

就央行目前的政策操作来看,今年以来,虽然没有实现“降准降息”的总量调整,但其“精准调控”的动作仍然在持续进行,同时以结构性政策的进行配合,基本符合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所谈到的多管齐下的政策实施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在调降社会融资成本,推动经济“稳中求进”的大趋势之下,市场同样充分预期了中长期阶段降准降息的必要性。一方面,在美元走弱的趋势下,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压力在缓解;另一方面,在国内经济仍然处于政策驱动阶段,内需增长仍需要保持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性。目前LPR利率已经长达5个月未做调整,特别是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尽快实现“止跌回稳”,与房贷利率联系紧密的5年期LPR利率仍有下调的必要性。当然,从政策空间来看,在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这意味着降准的可能性会更大。

如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此前所强调的,尽管外部环境较为复杂,不确定性增多并对货币政策实施带来制约,但其实货币政策所关注的重点还是应放在内部。以美国为例,当前美元走弱,主要原因还是特朗普政策之下美国经济进一步放缓带来的。人民币也并未因特朗普关税政策而大幅贬值。对其起到支持作用的,还是国内经济的稳定和通胀形势的变化。

虽然央行更加强调了“择机”的政策灵活性,但当前的经济形势表明,未来经济恢复和转型,必然不是一次降准降息就能够实现的,其仍然会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择机”并非需要“一招致命”的最优解,而是一个渐进式的政策释放过程。“择机”需要保持政策的一致性、持续性,才能具有有效性。(来源:安邦咨询)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机构专栏推荐

北大光华

北京大学于1985年设立经济管理系,1993年经济管理系与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

星图金融研究院

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

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研究院立足于京东集团和京东数字科技平台,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