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摘要
在中国内循环基础不断夯实的形势下,前瞻性地布局高水平开放,对于中国及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这要求中国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政策。
在“优进”层面,进口方面,中国可探索与不同国家或关税同盟达成互惠协定,并承诺逐步将大部分进口关税降至零;外资领域,应鼓励更多服务业企业来华投资,切实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决策;人员交流方面,要持续提升外国人员进出的便利性,吸引外国人力资本更多参与中国国内经济活动。
在“优出”层面,贸易方面,中国应持续推动提高中间品出口在出口中的占比,促使中间品与其他国家的生产要素在当地融合,实现经济价值创造层面的共享与共赢。对外投资方面,引导出海企业秉持因地制宜、长期主义、互利共赢的原则扎根当地,搭建更多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联通的桥梁。此外,中国金融系统应探索服务产业出海及全球市场的路径,稳步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一、展望未来,开放愈发重要
2020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国内大循环,既体现了中国长期以来建立内需体系的诉求,也反映出在动荡国际形势下对经济安全的考量;而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则是提升经济效率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内循环基础不断夯实的形势下,前瞻性布局高水平开放,对于中国及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意义重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这对中国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政策提出了要求。
二、适应变局,优化开放模式
在“优进”层面,随着国内需求中消费占比持续上升,中国需引入更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与生产要素,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升国内资源利用效率。
其一,鉴于当前 WTO 规则实质上失效,中国可探索与不同国家或关税同盟达成互惠协定,在协议框架内,中国承诺逐步将大部分进口关税降至零。其二,在外资领域,为满足国内市场对高品质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应鼓励更多服务业企业来华投资,同时切实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这一重大决策。其三,持续扩大外国人员进出的便利性,吸引外国人力资本更多参与中国国内经济活动。
在“优出”层面,由于中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协同发展,工业能力快速提升,中国已具备输出价值创造环节以及助力其他国家发展工业的物质、技术和资金条件。
首先,在贸易方面,中国应持续推动提高中间品出口在出口中的占比,促使中间品与其他国家的生产要素在当地融合,进而扩大相关国家的产业规模,实现经济价值创造层面的共享与共赢。其次,在对外投资方面,需强化对赴海外投资企业的辅导与服务,引导企业秉持因地制宜、长期主义、互利共赢的原则扎根当地,搭建更多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联通的桥梁。再次,中国金融系统应在做好 “五篇大文章” 的基础上,探索服务产业出海及全球市场的路径,稳步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三、“优进优出”,拓展共同利益
在3月7日的两会记者会上,外交部长王毅指出:“西方有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在中国看来,朋友应当是永远的,利益应当是共同的。” 通过 “优进优出”,中国将更好地拓展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有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来源:北大光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