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全球经济波动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石油与天然气供应状况的变动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持续增长,当前全球能源体系受到显著影响。回顾2024年,中国石油公司从埃克森美孚手中接管了中东地区的大型油田;石油巨头壳牌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另辟蹊径”,合并北海地区的油气资产,成立了北海地区最大的石油公司……这些重大事件牵动着油气行业的神经。随着行业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一系列趋势也正在显现,从地缘政治平衡的转变,到低碳技术的突破,再到人工智能(AI)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氢能发展的跌宕起伏等等。
首先,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仍是构成能源安全和减排努力的主要风险因素。美国新政府的上台对中美关系的动态发展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东地区的持续冲突以及乌克兰的战争局势,也将继续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南方不断加剧的不稳定状态、国际联盟的持续瓦解,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将共同塑造新的全球秩序。同时,在经济领域,由美国关税引发的全球贸易战威胁迫在眉睫,这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并助长保护主义政策。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液化天然气的出口或成为全球贸易谈判中的重要筹码。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其推动的能源主导地位政策,可能会通过管制放松、审批流程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的加速,进而增强美国的油气产量及液化天然气出口的增长势头。据了解,在2019年的特朗普1.0时期,美国成为能源净出口国。随后,到了2023年,美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依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资料,到2028年,北美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能力预计将翻一番以上——其中三分之一的增长得益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液化天然气项目。这表明,在特朗普的第二届任期内,美国将充分运用液化天然气出口作为能源外交的有力工具。
然而,这些项目的加速推进,可能会导致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过剩的情况加剧。与此同时,全球市场供应过剩的风险,可能会破坏价格的稳定性。此外,特朗普在推动美国对欧洲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增长与处理对俄罗斯的立场之间,正努力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因此,特朗普在2025年的能源议程中,对于重塑美国乃至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尤为显著。
其次,供应链挑战仍将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在过去一年里,随着全球各地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不仅在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低碳能源行业的需求同样激增,而这也导致能源供应链面临不小的挑战。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买方与供应商都在努力应对高企的投入成本。虽然目前这些成本较历史高位有所回落,但预计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Rystad Energy预测,到2025年,油气和新能源领域的高投资水平将使本已陷入困境的供应链雪上加霜。在海上油气行业,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FPSO)、海底设备、钻井平台以及其他相关船舶的瓶颈问题预计将持续存在,并将继续对资本项目的进度造成延误。在北美,资本优化和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给油田服务公司的收益带来了压力。在新能源领域,电池和太阳能光伏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将继续加剧,并从根本上压低价格。然而,保护主义和关税将导致进口商成本上升,并迫使制造商更多地将业务转移至国内外包和海外。总体而言,随着供应商为新的世界秩序做好准备,撤资、并购将成为整个能源供应链的结果。
再者,在工业脱碳努力、电动汽车的兴起以及数据中心的快速扩张推动下,全球电力需求正步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这将继续推动低碳能源市场蓬勃发展。高盛预测,在全球范围内,数据中心目前平均消耗着全球总电力的1%至2%,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其能耗正持续攀升,预计至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3%至4%。因此,科技公司已经成为电力购买协议(PPA)市场上的主要购买者之一。目前,石油巨头已经注意到这一市场机遇,并开始进军电力市场。为了满足24小时的电力需求,一些技术公司也开始转向其他基本负荷来源,包括与传统核电站签署购买电力的协议。同时,这些公司对新型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也显示出浓厚兴趣,但由于核电开发成本仍然较高,且技术可行性仍需进一步验证,因此目前仍然主要以低碳能源采购为主。所以,短期而言,可再生能源仍旧是电力投资的优先项。国际能源署表示,预计到2025年,太阳能发电预计将满足全球一半以上的新增电力需求。
此外,氢能行业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推动,但也会面临更多的项目停滞。例如,拜登政府在今年1月发布的氢能源补贴最终方案中,对氢能源生产中电解槽的耗电计时标准从“小时”放宽到“年度”,并增加了核电和生物发电等在制氢领域的补贴。而这一领域,属于两党共识领域,因此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也有极大的延续性。同时,德国作为清洁氢能的主要市场之一,其大选后对氢能的政治支持和承诺也将更加明确。而中国和印度也将进一步推动清洁氢能和衍生品相关的议程。但不可忽视的是,在2024年中,有诸多氢能项目面临停止和取消,其中包括日本关西电力退出澳大利亚绿氢项目、壳牌暂停挪威蓝氢项目、雷普索尔暂停西班牙绿氢开发项目以及内蒙古多个巨型氢能项目等等。综合来看,这些项目都普遍面临研发成本、氢源供应、技术标准问题、氢源储运以及人才短缺等多方面困境。到了2025年,此前上马的大型氢能项目也会在面临相似窘境的情况下,呈现部分倒下的趋势。
最终分析结论:随着能源行业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一系列趋势也正在显现。首先,美国液化天然气的出口或成为全球贸易谈判中的重要筹码,与此同时,在此影响下,全球市场供应面临的过剩风险可能会破坏价格的稳定性;其次,全球能源市场面临供应链挑战仍将持续。再者,全球电力需求加速增长将继续推动低碳能源市场发展。最后,在氢能行业受到更多政策推动的同时,也会面临更多的项目停滞。(来源:安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