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空经济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由此带来的空域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陆续实施,发展低空经济越来越成为新质生产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新兴领域。目前,很多地方也在中央政策之下,纷纷推出各自的规划和支持政策,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日前中央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抢先布局上下游产业。随着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今年可以被称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元年。
据国新办发布的信息,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预计到2026年,这一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而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更是有望达到2万亿元,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不仅如此,到2026年,低空经济还将拉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过万亿元,并通过跨界融合带动经济增长过万亿元。一方面,其对于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投资具有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其通过数实结合等跨界融合释放经济效能。由于其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增长潜力,低空经济越来越被认为是新的“风口”。
虽然有着巨大的潜力,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条更长,而且跨境融合的程度更深,涉及到的领域更多,市场集成度更高、更复杂,甚至对于城市经济布局和城镇化发展都会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发展低空经济恐怕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简单问题,而是需要政策部门更高程度的统筹协调,更专业的资源配置。在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看来,低空经济发展的路径更需要政府部门建立系统性的政策支持框架,并在供应、需求两端入手,在基建、制造、运营、配套等各个环节进行统筹,才能实现一个复杂市场和经济形态的建立和持续。
低空经济,从定义来看,主要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空域范围内),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相关活动,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的新兴经济形态。它不仅包括飞行器的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等直接相关领域,还涉及综合保障、空域管理等多个方面,涉及一、二、三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等特点。无论从产业链的长度和辐射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低空经济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因而可以说既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也是综合性的经济形态。
目前来看,很多地方都聚焦低空经济在供给端的产业发展,纷纷设立产业园和投资基金推动低空制造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意图跑马圈地,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占据先发的位置。全国已有20个省市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已超千亿元。投资范围涵盖低空制造、飞行服务、低空数字化等各领域,以及人才培养、园区建设等配套领域。
不过,低空经济,不仅需要聚焦于供应端的低空制造、数字化服务和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关注在需求端带来的新的空间,包括物流、交通、数字化服务、公共服务,以及文旅、教育等方面,都会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而带来新的需求和新的计划。特别是,低空经济体现出经济活动的立体性,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大大突破了此前的发展模式和布局。可以说,新的变化是低空经济的潜力和效力所在。
低空经济带来的变化和其所释放的效能都不能轻视。一方面,低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配套基础设施,这可能给地方政府投资带来新的空间。包括通用机场、直升机、无人机、低空飞行器(eVTOL)起降点的设置和建设,低空飞行线路建设及相关的低空经济综合枢纽改造建设,无疑都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低空经济所需要的交通设施、交通管理系统,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对地方政府而言,也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新内容。另一方面,低空经济所带来的公共服务的提升,也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应急、医疗,以及客运等公共服务也是低空飞行需求中占据相当的比例,涉及大量的硬件设备需求、服务系统提升的软件需求,以及相关的人才培养、人员培训等配套服务需求。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政府开支和投入。可以说,这是新基建投资的一个重要抓手。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低空经济的发展,势必改变了此前的城市平面布局,延展了城镇化和城市布局的空间。其在提升土地空间经济的同时,将改变城市格局,在延展城市边界的同时,实际上会降低城市土地的使用密度。同时,由于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相比,大大加强了空地联系,包括通用飞行器起降区域、飞行线路设置,都会对城市空间和土地的使用带来新的变化,这势必会对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带来新的变化,改变城市功能定位和布局,可以说会提升城市更新的层级、孕育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对于低空经济发展,鉴于其仍然处于市场早期阶段,政策上首先要坚持鼓励创新的原则。低空经济涵盖范围广,供需两端都非常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体经济形态发展产业影响。因而,在市场初期阶段,政策上更需要注意市场的培育,在“放得活”和“管得住”之间,首先需要市场主体能够生存下来,才会考虑是否“管得住”。同时,由于低空经济对经济空间的扩展,会带来很多新的思路和新的模式,这些可能都是既有的规则不能覆盖的,也是很多情况下难以有效预期的。所以,在市场主体培育和技术研发等方面,都需要更高的包容度,允许尝试、允许出错,允许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实现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产业起步阶段,是一个创新和探索的过程,市场尚未形成,不确定因素很多,不经过竞争就锁定市场,虽然能提前变现、但并不能锁定风险,更不利于市场的扩大和未来的长期发展。
鉴于低空经济有着和航空业相似的特殊性,发展低空经济需要把安全性放在突出的位置。在这方面,不能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忽视长期安全风险对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影响。特别是低空飞行,不仅涉及飞行器及乘客的安全,还涉及线路和起降点地面的安全,尤其是在城市中心人口稠密地区,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更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恐慌,不仅对当地低空经济发展带来滞后,更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冲击。因此,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更为审慎的安全性原则,不能因小失大。
考虑到低空经济的复杂性,发展低空经济更需要注重政策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一方面,低空经济对空间的延展,意味着其必然是一个跨区域的市场,这将超越行政区划的限制,大大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因而,需要区域间政策协调性的提高。而区域间空域管理、物流体系布局、低空经济各类标准的确立,更需要中央与地区的协同。另一方面,低空经济涉及的产业链条较长,其发展不仅需要供给端的协同,更需要需求端的协同,解决“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这可以和电动车产业发展作类比,但实际会更复杂,需要政府的角色和功能增强,担任系统性的市场培养的“总工”。与此同时,低空经济所带来的公共服务的改变和政府治理模式的改革创新,不仅需要经济发展部门和产业部门的积极协调,更需要交通、应急、医疗、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相关部门的转型和提升,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模式的改变。(来源:安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