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与定力》| 问道中国经济新征程

来源:财经网 专栏:悦读 2024/12/19

每一个明天,都可以称为中国的新征程。但历史总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节点。

就中国的新征程而言,2021年3月就是非同寻常的时间节点,因为彼时我国正式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一篇就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文件中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篇就讲到: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认知新环境

相对已经走过的历史征程而言,新征程绝不是高速公路的下一个服务区,也不能简单等同于登山时的下一个高峰。对于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征,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就是从登山变成了冲浪。登山时,山就在那里,你只要一步一步往上走,哪怕辛苦一些、困难一些,总能登上去,连珠峰都已经被很多人征服。但冲浪不同,你不知道下一个浪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浪高浪低,随时都要变化调整,很难再线性地制定规划,然后硬性地执行。

因此,我们选择和编辑这本书稿时,第一篇章的选择就是认知新环境。这一点恐怕最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因为今天的每一位读者都经历了新冠疫情,它比中美贸易摩擦来得更突然,更充满未知。

新冠疫情如今已经成为历史,俄乌冲突也行将转入谈判,并可能正式划上一个句号,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爆发新的地缘政治冲突,尤其是国际格局将如何演变。与此同时,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给各国行带来新挑战,新能源技术改变了很多国家汽车、石油、天然气等产业的竞争格局,ChatGPT更是被定义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起点。

如果我们只是停留于对新要素、新事件、新现象的观察,这样的“新”注定层出不穷。比现象更重要的是本质,比事件更重要的是底层逻辑。因此,我们试图从最优秀的学者观察中,找出那些能帮助读者理清底层逻辑的文章,因为底层逻辑有助于我们研判未来的趋势。

读懂新目标

与新环境一样需要研读的还有新目标。虽然新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不可能因为环境多变就在战略上选择走一步看一步。战术可以灵活多变,战略目标却要清晰而坚定,这是战略的定力。有战略的定力,我们才能想方设法挖掘潜力。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面对的挑战之大,不确定性之多,其实比今天有过之无不及,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定力从未动摇。

与新征程对应的新目标是什么?党的二十大报告讲得很明确: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接续还有五个方面的详细阐述,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公众,读懂新目标至关重要。不管是方向上的认知偏差,还是路径上的偏离,都可能导致事倍功半,造成效率损失,甚至与目标背道而驰。为此,我们在本书中特别选编了林毅夫、姚洋等多位学者的文章,专门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解构新挑战

如何认知新征程上的难点和挑战,如何探寻解决方案,是本书后续章节的重点。跟随优秀的学者,我们希望大家不仅能认知新环境和新目标,还能从中学习学者们面对问题时的解构思维和逻辑思维。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条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第二条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解构主义和逻辑的视角,我们不难理解这意味着14亿人都要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对谁都不抛弃、不放弃。众所周知,人类到目前为止进入现代化的总人口才十多亿。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全人类进入现代化的人口总量要翻一番。

老百姓对于现代化曾有一个顺口溜:“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代化显然要涉及城市化、房地产、能源、通信、乡村振兴等诸多维度,每一个维度对应的都是天量的资源需求,我们该如何满足?仅此还不够,中国式现代化第三条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意味着大家吃饱喝足还不够,还要有丰富的高品质的精神生活,意味着我们在原来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基础上还要实现服务业现代化,因为精神文明的背后需要大量高端服务业支撑,意味着大量资源要分配到旅游、演出、赛事等非生产性活动中,意味着生产性活动的效率必须更高。

如果说前三条的实现已经够难,后两条可谓难上加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如果说前三条隐含的是对生产力的巨大需求,后两条则隐含的是对供给侧的刚性约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不能再透支环境。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其中一个代价就是环境透支。如今气候变暖,全球要求碳减排,这一压力中国无法回避。不仅如此,我们在新征程上还要反哺环境与生态修复,甚至还应该主动开创和应用更绿色的技术,为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绿色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

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意味着我们不能像西方崛起时一样通过拓展殖民地实现资本积累和市场销售,只能在公平自由的贸易环境中凭借产品和服务本身的性价比和品牌去拓展市场。熟悉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大国与小国自由贸易,大国往往“吃亏”。不仅如此,中国作为大国还将不得不为很多国际组织承担更高的费用。

通过上述的解构主义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分析,我们不难理解新征程、新目标的挑战之大。林毅夫老师强调实现快速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就是因为我们只有比发达国家的速度快,人均GDP水平才能实现追赶。

激发新智慧

但怎么才能实现快速发展?中国已从轻度老龄化转向中度老龄化,城市化也已经走过最快速的阶段,工业化迈向新征程,环境压力也有明显提升,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发展速度和效率,更何况我们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想冲破这重重约束,最大的动力只能来自创新。但在地缘政治日益复杂、“卡脖子”现象频出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创新的效率?如何激发地方政府、企业家和公众的创新活力?如何改革才能形成一个更有利于创新的金融服务和制度环境?如何才能在创新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正因为直面问题,我们基于解构主义和逻辑思维,甄选了一批高水平、有针对性的文章,包括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如何理解和应对老龄化、如何理解“双碳”目标和转型金融、如何理解双循环与新发展格局等。只有把每一个重大问题认真拆解,探寻解决方案,每个人、每个组织才有可能庖丁解牛般地找准用力的方向。面对复杂的路况,抬头看路与低头拉车都很重要。希望这本书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然,这本书不是中国新征程的标准答案,未来是我们一起创造的。本书更大的价值也许是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的人认真思考这个历史的新命题,探寻更科学的答案。

本书有不少内容都源于北大国发院的专题讲座论坛,很多伙伴都为活动的举办和文章的编辑付出了心血,家人的支持也为我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在此一并感谢,这是我们一起为时代留下的又一个印记,一起为中国前行贡献的又一份力量。

王贤青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传播中心主任 

2024年7月9日于北京大学承泽园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

内容介绍

1

书 名:《潜力与定力:问道中国经济新征程》

作 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编著

页 数:264页

定 价:46元

书 号:978-7-5115-8193-8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1

目录

第一篇章 新环境——如何认知中国经济的新环境?如何研判世界经济的新变局?

林毅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结构经济学 / 3

张宇燕:百年变局的背后是多重挑战叠加 / 26

姚 洋: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经济 / 36

第二篇章 新目标——如何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与内涵?

林毅夫: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世界意义 / 49

姚 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新征程 / 70

刘守英:解读中国式现代化 / 81

第三篇章 新理念——如何理解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林毅夫:新结构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 / 99

闵维方:教育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作用 / 106

姚 洋:发展自主技术不要忘记两个重要原则 / 115

第四篇章 新格局——如何理解和构建新发展格局?

林毅夫:双循环的深意与落实中的关键点 / 123

姚 洋: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双循环 / 131

黄益平:以持续的开放政策支持形成“双循环”格局 / 150

赵波、周安吉 :“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什么用?/ 155

第五篇章 新挑战——如何洞察和应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

姚 洋:中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的四个严峻挑战 / 165

徐晋涛:理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三个维度 / 171

雷晓燕:我国老龄化的突出特征与人口政策建议 / 177

赵耀辉:扭转生育率骤降,要着力减轻对女性的“生育惩罚” / 182

黄益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旧法宝与新对策 / 187

第六篇章 新动能——如何激发企业的活力?如何提升市场的效力?

宁高宁:全球新变局下的企业战略 / 193

宋志平:变局之下,企业如何稳健经营?/ 199

宫玉振:不确定环境下打胜仗的关键领导力 / 209

刘二海: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韧性?/ 218

第七篇章 新改革——如何保持理念的定力?如何挖掘改革的潜力?

林毅夫:快速发展仍是中国未来30年关键中的关键 / 227

黄益平:金融危机的三种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 / 231

卢 锋:我国潜在经济增速逻辑 / 237

宫玉振:浮躁时代,我们为何更需要长期主义?/ 240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机构专栏推荐

北大光华

北京大学于1985年设立经济管理系,1993年经济管理系与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

星图金融研究院

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

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研究院立足于京东集团和京东数字科技平台,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