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其中一项重要议程为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从会议公报来看,此次会议对于经济形势判断和宏观政策趋势有了明显的转变。宏观政策将迎来显著的变化,在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看来,明年将是新的政策之年。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会议提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就此来看,整体的稳增长和防风险仍然是今年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当然从结果来看,“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意味着此前确定的5%的增长目标会大概率实现。当然,此前的一系列政策宣示也提到,目前中央对于经济结构调整、新质生产力的构建更加关注,“5%左右”的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意味着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应该也在5%左右。同时,要支持这样的增长,则需要“超常规”的政策驱动。
对于新的一年宏观政策的基调,会议提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这里透露了两层意思,一是仍然坚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目标。二是其提到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一方面,要稳住楼市股市,避免需求端继续塌陷;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应对外部冲击。就此来看,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调整中,扩大需求将是明年宏观政策推动的重点。因此,明年更多的关注点会放在扩大内需上,这将是经济增长实现稳定的重要一环。
从具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基调来看,会议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目的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从这里来看,一方面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意味着明年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扩大,而随着化解地方隐性债务工作的实施,以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为主的广义财政的投入也会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更值得关注的是货币政策的转变,从“稳健”转向了“适度宽松”。这一变化更具有改善预期的指向意义。实际上,自2011年一直到目前,国内货币政策的基调一直是“稳健”,只有在2009年-2010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货币政策曾经以“适度宽松”为基调。那么,明年货币政策的这一改变,意味着明年央行会加大宽松的力度,甚至会推动市场所理解的“超级宽松”的到来。
但目前来看,似乎并不具备大规模宽松的条件。目前的7天逆回购利率已经降到1.5%,LPR一年期利率也到了3.1%,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已降到2%以下的位置。安邦智库合作学者盛松成认为,预计未来一段时期还有40BP左右的降息空间。目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继续下调的空间同样不大,而且1个百分点的降准,预计会释放2万亿元的资金。在政策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适度宽松”,恐怕需要的是更多非常规政策的实施。一方面,这可能是更多的结构性政策工具来专项用于稳住股市、房市,另一方面,估计还是会按照此前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所谈到的,推动“国债经济”,即加大国债发行,以货币和财政一体化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扩张。这恐怕是前所未有地提到“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缘由。
同时,即使货币供应大范围放松,谁来“花钱”、如何“花钱”仍然是一个问题。更多的责任仍会落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身上。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更多的注意力仍然来自改善传统经济需求上。一方面加大房地产市场的投入,推动“止跌企稳”,另一方面通过股权投资和“长期资本”投入,稳住股市。从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资源会在股市上。
虽然政策上宽松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趋势更为积极,但在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需求扩张不仅需要新的内容,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扩张;更需要居民收入增加以实现预期的改善。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耐心。(来源:安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