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时贞易,一名职业交易员。本书会从实战交易的角度对照着过去近70年全球金融市场情况来解读巴菲特一生的每一笔交易。结合他本人的手稿、致合伙人的信、致股东的信和纳税申报表等,按图索骥,找出股神的实战秘籍。
一位资产管理规模曾达千亿元的公募基金经理称自己读过几十遍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英文原版,他形容巴菲特每年的信是“九阳神功”,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家不愿看这些更有价值的信而非要去找奇技淫巧般的捷径。所以,如果我们也用巴菲特的“价值心法”护体,投资就不容易走弯路且学什么都会事半功倍。本书也是我送给对金融市场有兴趣的伙伴们的第一本投资书,通过本书既能了解过去近70年的金融史,又能对照着股价走势学习正本清源的价值成长经验。
按理说,市场上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何况巴菲特每年都会把自己的致股东的信放在网上供大家参考,可谓手把手教你战胜市场,但几年前某平台找我做《时贞易解读〈巴菲特致股东信〉》栏目时告诉我解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图书非常少,能找到的内容大多只是从1977年开始记录他的投资理念,而巴菲特其实从1956年就开始理财并整理文字佐以交易记录供我们学习了,市场缺失的21年正是他从26岁到47岁获取高回报率的当打之年。一些书中讲的仿佛是一个天降的亿万富豪轻轻松松就变成世界首富的故事,殊不知真实的巴菲特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成长的,从几倍到几万倍的复利,不只是财富更是人生,让这个美国中部小城的思考者成长为世界金融的领袖。
巴菲特11岁开始买股票,从20世纪50年代正式玩这个游戏以来也已经70余年,这中间经历了美国总统被刺杀、冷战、恶性通胀、石油危机、互联网泡沫破灭与多次金融危机下的市场闪崩。他自己的风格也因此变换了很多次,每一次价值成长的转身都淘汰了一大批玩家,而他作为金融从业者矗立在世界财富前六名长达29年,更是连续30多年名列金融投资圈第一名,第二名的索罗斯身家至今也只是他的几分之一。逐年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和年代背景看巴菲特的信,答案就清晰了。那也许大家又会问道:“我们为什么要看你的解析呢?”
我与一些痴迷巴菲特的投资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许多人看热闹的时候,我一直践行至今。从8岁开始去股票交易大厅到现在35岁,我算是侥幸走了一条类似的路。从伦敦大学商学院毕业后,我便创业至今。我也从一个刚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到能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等部分大宗商品分支有了立足之地。近十余年,我个人的整体回报率每年均能击败市场,创造正阿尔法值并实现了低回撤的复利。
我记得很清楚,高中时我曾报名去参加某位大咖的内部分享付费课程,当时正值次贷危机,我说我的志向是找到投资真谛并为祖国的金融崛起而努力,在座的叔叔阿姨惊讶地看我,仿佛在说这小孩竟然不是来要财富密码的。后来这位大咖希望收我为徒,却要18岁的我拿钱给他理财,我的家人做了调查后发现这位大咖的账户前一年就爆仓亏光了,那时正在打工每个月只拿5000元的工资……年少的我受到很大打击,心中的高山在眼前崩塌,十几岁遍访名师最后发现许多大咖、畅销投资书作家的个人账户惨不忍睹,于是我出国读书了。商学院毕业后,我渐渐在伦敦金融中心站稳脚跟,本可以保持低回撤,享受复利,闷声发大财,可为什么我愿意去解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又想把这些内容整理出书呢?
我想致敬巴菲特,更希望大家不要像我的求真之路那么艰辛。投资理财对家庭来说可能是除了工作收入最为重要的财务来源了。我国的居民储蓄只有3%投入权益类资本市场,绝大部分都投入房产或者以现金形式存在银行,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房住不炒”的阶段。此外,根据预测,我国也将在不远的将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全球发达国家平均 20%~40%的居民储蓄在权益类资本市场里,可以预见,我国居民储蓄投向权益类资本市场的比例3%增长至20%将靠我们这代人实现。我们正处在类似巴菲特少年时的资本市场腾飞之年。巴菲特少年时期,随着房价不再持续大规模上涨和GDP增速放缓,当时的美国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大牛市,其中指数整体涨了百倍。巴菲特依靠自己约20%的年化回报率,持续复利66年赚了26万倍,带给大家的不单是他自己捐出巨额财富给慈善事业,更是一言一行的长赢之道。因此,我以此书致敬巴菲特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好践行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少走弯路。巴菲特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会主动去当地商学院教书,毫无名气的时候便开始给各大报社投稿发表自己对经济市场和企业的看法,这也许是小城青年和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却让所有聆听者都获益,包括他自己。所以,作为另一个每日坚持阅读的读书人,我也想用我的理解与读者对话交流。
巴菲特的亲笔信在1971年之前叫《致合伙人的信》,之后则叫《致股东的信》,因为之前的投资主体是与很多个人组建的合伙公司,而之后则是以上市公司年报的形式正式表述。巴菲特早期的信件内容通常篇幅较短,更关注个体公司机会,而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资金规模的增长与投资风格的臻善,转而更关注整体市场情况,篇幅也逐渐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更是邀请知名编辑帮其汇编致股东的信。
截至2024年11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官方网站上的致股东的信是从1977年到2023年的。早期的巴菲特,对投资操作较为保密,总是在次年给合伙人解释上一年发生了什么和自己的部分想法,而 20 世纪 70 年代以上市公司为主体投资以后就要遵照年报披露规则,于次年2月发布致股东的信与年报。本书的章节年份就是讲述当年所发生的事件,但其内容其实是第二年才披露的,所以最新的回顾只到2023 年。
从1985年开始的股东大会,更是让股东于每年5月初有了在奥马哈当面问询巴菲特与芒格的契机,所以我们也会把当中有趣的问答纳入本书,其中不乏令巴菲特和芒格难堪的挑战。
在本书中,早期巴菲特的生平、家境、教育情况多是参考巴菲特人物采访、公开信息、文献、自传中的内容,交易信息则来自纳税记录单中的买卖情况。中期开始随着巴菲特财富与名声逐渐增长,可查询到的公开演讲、采访、致股东的信等信息增多,我们不需要再像早期那样根据资料拼凑当时的情况,而是从资料中截取信息复盘他当年的重要思考,笔者力求不带入自己的思维方式,原汁原味地呈现巴菲特与芒格的智慧。
希望这是一本我们都会放在手边,在未来市场动荡下常翻阅的书,巴菲特近70年的投资周期非常长,涵盖了各个时期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应对与思考,值得我们常看,以知得失,知兴替。
献给我的家人。
内容简介
作者:时贞易
定价:79.00元
ISBN:978-7-5217-7027-8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上市时间:2024年12月
一书读懂巴菲特近70年的价值投资智慧。
这本书穿越巴菲特生命的近70年。在此期间,巴菲特选股方式完成从单纯“捡烟蒂”到价值投资框架的蜕变,其合伙公司成长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集团,但巴菲特身上的宝贵品质从未改变,重视声誉、做事专注、诚实守信……
然而,“股神”的成长之路也非坦途。
l因纺织业务开展不佳,巴菲特一度想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卖掉。
l1975年年初,巴菲特曾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控告其违法。
l巴菲特也会被市场质疑,被做空。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一度腰斩。
淘尽狂沙,始见真金。市场周期川流不息,跟随这本书的解读,学习捕捉机会、买点选择、坚定持有的价值投资智慧。
作者简介
时贞易
阿尔法书院创始人,职业投资者,毕业于伦敦大学商学院。伦敦金融市场十余年实战投资经验,擅长中频交易与算法模型建立,多年来为全球主要交易所做市产品提供流动性与报价服务。
目录
1956年 坚守长期价值投资,不受贪婪与恐惧的支配
1957年 期待每年平均击败市场10%
1958年 最明智的投资
1959年 遇见终生合伙人查理·芒格
1960年 最大重仓股翻倍实战案例
1961年 巴菲特的三种主要投资策略
1962年 任何承诺的投资回报都不可信
1963年 无视恐慌事件,市场继续暴涨
1964年 重仓抄底股价腰斩的优质企业
1965年 唯有专注才能产生价值
1966年 买错公司就像买游艇
1967年 没有糟糕的风险,只有糟糕的费率
1968年 通胀来袭,股票价值存疑
1969年 钱只是一个计分卡
1970年 持续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控股36%
1971年 买入华盛顿邮报,跻身政商两界核心
1972年 要想股票做得好,先要做好的企业家
1973年 买下陷入困境的传媒巨头,开启人脉与财富的全盛时代
1974年 以“烟蒂股”的价格购买优质成长股票
1975年 诚实乃上上策
1976年 买下保险公司,得到浮存金
1977年 巴菲特投资股票的指标
1978年 没人能成功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
1979年 别把时间精力花在坏公司上
1980年 货币和财政政策都很重要,但核心还是企业本身
1981年 用激励和信任的方式,让员工提高效率
1982年 只有品牌价值才有议价权
1983年 拥有会产生现金且稳定高投资收益率的公司
1984年 维护股东权益不是口号
1985年 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上
1986年 股票的表现不可能永远超过公司本身
1987年 大盘单日闪崩20%,巴菲特从容应对
1988年 对有效市场假说存疑
1989年 投资必须简单易懂
1990年 投资不是基于简单的历史市场数据
1991年 买入价格取决于未来获利能力
1992年 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好公司
1993年 短期而言股市是投票器,长期而言是称重器
1994年 中国之行
1995年 拿下GEICO的100%
1996年 如果不想持有一只股票10年,就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
1997年 逆市卖出
1998年 好的理念加好的经理人等于好的成果
1999年 不买高科技股票的原因
2000年 投资与投机永远是一线之隔
2001年 行业改变不代表赚钱,不赚钱的生意就不是好生意
2002年 你要成为赢家,就必须与赢家共事
2003年 当企业出现错误决策时,董事要有挑战总裁的勇气
2004年 别把事情搞得太复杂
2005年 全部财产指定捐赠给慈善事业
2006年 人们塑造组织,而组织成形后就换组织塑造我们了
2007年 真正伟大的公司至少有一道护城河
2008年 美国次贷危机下的投资逻辑
2009年 做流动资金的供应者,而非恳求者
2010年 次贷危机近乎结束,世界会变得更好
2011年 市场偶尔会给我们离谱的低价买入机会
2012年 关注未来,而不是现在
2013年 拜访企业后就知道自己该不该买
2014年 构建伯克希尔-哈撒韦每股内在价值的蓝图
2015年 企业以及一篮子股票,会在未来几年更加值得
2016年 重仓买入苹果公司,并认为估值不贵
2017年 不要借钱投资股票
2018年 那些拥有良好长期前景的企业,价格已高得离谱
2019年 复利的力量
2020年 全球市场闪崩后复苏
2021年 投资具有持久经济优势和一流CEO的企业
2022年 投资的真相
2023年 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