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查询:

央行新创设货币政策工具意味着其职能转变

来源:财经网 专栏:安邦咨询 2024/11/22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十月初创设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增持回购再贷款相继落地,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生态链也发生了变化。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指出,传统的资本市场生态链呈现四边形结构,包括上市公司、投资者、监管者和中介机构。央行创设的新工具将资本市场生态从四边形转变为五边形,使央行成为关注资本市场新的一方,并且有了实际影响市场的工具和手段。吴晓求认为,这一转变象征着中国的央行正在从传统央行转变为现代央行,其功能正逐步接近美联储,这标志着一个巨大的进步。

在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看来,央行为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意味着打通了商业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的联系,将基金、券商、资管等非银金融机构纳入其管理的视野,的确开启了从“银行的银行”向“金融的银行”的全能型监管方向的转变。

美联储的常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实施具有总量性的利率政策工具,采取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窗口、准备金比率及利率等手段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方面,这与中国相似。美联储的降息政策通常会提振股市,因为低利率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企业盈利预期。同时,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股市以获得更高的回报。相比之下,有研究指出,中国人民银行的降息政策虽然同样会提振股市,但效果不如美国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股市受政策干预较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此外,中国的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市场情绪波动较大。

美联储还有着丰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为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这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常都是在金融市场动荡以及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的特殊环境下,作为应对危机和衰退的手段推出。例如在2008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2020疫情发生后的金融市场动荡以及经济衰退,以及2023年美国地区性银行倒闭后的金融市场动荡时期,美联储都推出了不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从类型来看,美联储的结构性工具中包含对不同市场(主要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房贷抵押证券MBS)、不同客户群体(银行、非银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等)的信贷政策工具。美联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工具。例如,2020年的危机更多是金融业危机,美联储推出的结构性工具更多针对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问题更多在实体经济,结构性工具针对非金融企业的分量更大。总体来看,在常规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美联储拥有多样的结构性工具来为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与美联储不同的是,我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在总量型工具仍有较大空间的背景下,根据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需要采取的支持,不完全是救助手段。例如针对能源行业、设备更新、普惠养老、物流交通、民生工程项目等推出的再贷款,更多地是着眼于某个行业或领域的流动性问题,引导产业发展的作用更明显,而无法直接影响资本市场。

此次央行创设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即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而通过这项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据悉,美联储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推出了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允许一级交易商使用流动性较差的证券为抵押,向美联储借入流动性较高的国债,便于在市场融资,起到了提振市场的效果,2020年疫情期间也再度启用。此前,我国人民银行也是在2019年推出了央行票据互换(CBS)工具,允许一级交易商以银行永续债从央行换入央票,改善了商业银行永续债流动性,对帮助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一工具的主要目的还是通过支持银行体系来提振实体经济。而此次央行新创设的工具,将关注点从银行体系转向了资本市场。

一直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为主导,货币金融服务占约80%。金融业的增长主要由传统银行业的增长驱动。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80.64万亿元,其中银行业以433.10万亿元的规模占比90.1%,略低于2023年末的90.5%,证券业仅为13.75万亿元,保险业为33.80万亿元。相比之下,美国金融机构资产更加分散化。从金融机构的资产构成来看,2019年,在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中贷款占比为44.9%,大幅高于美国的26.2%。贷款占比高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金融体系比美国更加依赖银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此前我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针对银行,而少有涉及其他金融机构。

虽然我国的金融体系仍然集中于银行业,但资本市场对于金融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吴晓求指出,随着中国金融结构的变化,市场化金融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股票、债券和基金的总规模达到了160万亿。因此,仅仅着眼于银行体系是不够的。吴晓求也提到,央行必须拥有能够影响资本市场的工具,而不仅仅是远观。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不再仅仅是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稳定,还包括资本市场的稳定,这构成了中国金融市场稳定的双重标志。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央行的职能也将逐渐向美国等发达国家靠拢。一方面,当我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出现问题时,央行可以通过现有的或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纠正。另一方面,当经济下行导致流动性不足时,资本市场也将成为货币政策的切入点之一,央行的操作空间也就变得更大了。同时,随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展,央行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将逐渐趋于精准、高效。(来源:安邦咨询)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机构专栏推荐

北大光华

北京大学于1985年设立经济管理系,1993年经济管理系与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

星图金融研究院

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

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研究院立足于京东集团和京东数字科技平台,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