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消费者口袋里可支配的钱减少,硬币的另外一面则表现为消费的品质化。这是一种消费心态的变化,在有限的消费额度内,想要买好东西满足自己需求。这在零售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2023、2024两年在奢侈品整体市场的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高端美妆香水的增速高于平均水平,且在奢侈品品牌的销售额占比不断提高。爱马仕、路威酩轩LVMH集团、Chanel等奢侈品牌均加大投资布局高端美妆香水赛道的力度。除奢侈品牌改变投资策略之外,普通商超也在拓展品质化消费的投资。日前有媒体报道,华联集团发布公告拟收购SKP旗下北京华联美好生活百货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此举旨在借鉴SKP社区型时尚精品百货的运营模式,希望能及时转型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发展型消费实现高速增长。比如体育运动产业和针对中小学生的研学市场。2023年,中国体育运动产业依然持续了数十年的增长势头,总规模达到3.3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值为1.3万亿元人民币。与上年相比,体育运动产业总产出增长了5.9%,增加值增长了6.9%。其中,某些细分领域的增长速度更是亮眼,体育管理活动增加值增长16.3%,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增加值增长11.7%,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增加值增长11.3%,其他体育服务增加值增长8.7%,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加值增长7.8%,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增加值增长7.2%。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7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2.7%,体育、娱乐用品类消费的增速为10.7%,而且2024年前七个月,体育、娱乐用品类的消费都保持双位数增长。基于强劲的消费增长势头,体育运动产业2023年总融资金额增长了70%。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法国运动巨头迪卡侬因为手头的现金充裕,下场开始做创新产业投资(包括体育运动产业),而中国市场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为其充裕的手头现金贡献了稳定的百亿元体育消费市场。
安邦智库还观察到,今年暑期未至,研学游询价报名就开始热起来了。这种将教育与旅游结合起来的研学项目,尽管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但还是深受家长推崇,已经创造出了千亿市场规模。根据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研学市场规模909亿元;2023年的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同比增长61.6%,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
情绪价值消费的越来成为消费趋势。情绪价值消费本质上是一种“悦己经济”,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或服务来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显示,64%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费,尤其是年轻群体。
近两年来青年群体在文化与娱乐方面的消费突出显现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及消费方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8月上旬,携程发布的日本出境游数据显示,出境日本的中国主体游客已经变成了30左右的青年人,他们不再疯狂地带回药妆和马桶盖等,而是热衷于消费动漫IP及周边、去日本年轻人喜欢的新潮购物中心购物。更加重要的是,这种出境的亚文化消费已成为常规的消费方式,持多次旅游签证的年轻人在迅速增加。
无独有偶,演出市场也表现得异常兴旺。新加坡旅游局的数据也显示,2月份中新互免签证以来,新加坡的中国游客数据同比增长了8倍。自去年年底泰勒·斯威夫特盛况空前的演唱会以来,新加坡的演出经济吸引了整个东南亚的消费者。为了某一场演出,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一场三天以内的短途旅行,已经成为国内消费者涌入新加坡的旅行方式。近两天,成都宣布刘德华在成都的演唱会拉动了5.6亿的综合消费。
从以上大众消费显现出来的三个变化以及实现亮眼成绩单的行业,大致可以勾勒出个体与家庭在钱包有限的情况下,正在消费及其愿意为了什么支付费用的图景。(来源:安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