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中国宏观政策将转向积极

来源:财经网 专栏:安邦咨询 2024/08/02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在关于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内容上,主要传递出以下几个重要信号。

第一,宏观政策将出现明显加力态势。与4月30日会议不同的是,这次会议通稿中使用了,“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等表述,而上次会议对宏观政策的定调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事实上,从4月30日至7月22日央行降息之前,宏观政策均处于观望期。这是因为此前美国尚未传递出明显的降息信号,中国降息空间没有打开。如今美联储即将降息,最快或于7月召开议息会议,最慢或于11月召开会议,而更大可能将在9月份采取降息行动。国内已经“提前”降息一次,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也均随之调降,这为未来的降息留出了空间。中央层面对于货币政策的定调为“稳健”,此次会议也指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切实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这也是预期到美国即将降息后,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提前降息的原因之一。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认为,即便美国降息,中国央行跟随降息的空间也并不大。

此外,会议通稿指出,“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这也意味着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通过发行更多的国债和地方债来完成。这也是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此前提及的在“防风险”和“稳增长”之间,财政政策真正能够“加力”的空间,仍需要依靠发行特别国债等“国债财政”来实现。

第二,会议再提“企业家精神”。2020年底的一次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二十届三中全会中也强调了弘扬企业家精神,此次会议再次重申,“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改革创新和公平竞争中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人民日报》新论指出,加快创新发展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新时代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会议通稿里也明确提出“防止和纠正一些地方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鼓励创新、支持发展独角兽等科技型企业,更要让有形的手“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尽量减少对企业的干预才能真正激发企业家精神。

第三,会议首次提及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会议通稿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这与此前电池、光伏退出落后产能的相关政策一脉相承,也是从中央层面上明确定调要实施供给侧改革。安邦智库研究人员此前指出,有效需求不足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政策关注重点需放在推动结构性改革或转而押注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从这一方面看,政策上选择了推动供给侧改革并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双管齐下。不过,实施供给侧改革政策的主要考量何在?“内卷”行业如何自律?过剩的产能如何出清?是否会通过技术标准以行政手段强行关停一些项目?以及是否会在信贷上收紧来强制出清竞争力不足的企业?这一系列后续仍有待观察。

第四,此次会议频繁提及增加收入、促进消费。会议通稿指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其中,促进消费的重点将放在以文旅、养老、育幼、家政为代表的服务消费上,实际上服务业在就业结构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推动服务消费也可以解决就业的问题。在消费这个问题上,采取修修补补的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措施是没问题的,但要真正拉动“消费——收入”的循环链条,还要回归到能否扭转市场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上。

第五,在房地产问题上,政策仍将维持“稳定”的基调。通稿指出,“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这里的“落实”两字就意味着后续房地产政策自“5.17”后将转向稳定。政策的重点将落实在“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几方面。7月29日,郑州成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启“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配售、交付的城市之一。在这一方面,后续可能将有多个城市陆续开启“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交付。而如何“创造条件”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则有待观察。

此外,会议的一个重点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通稿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三中全会也强调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为此,会议通过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提出,持续精文简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切实解决过频过繁问题,严格规范从基层借调干部,加强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规范化管理,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安邦智库研究人员曾指出,极为繁琐的指标考核工作,已不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手段,而是成为带有形式主义色彩的工作目的。而要遏制形式主义,需从根本上改变官员心态,激励并提升干部活力,给予其更大的做事和容错空间。只有实事求是、科学理性地多做实事、多调研,面向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抑制形式主义,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来源:安邦咨询)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机构专栏推荐

北大光华

北京大学于1985年设立经济管理系,1993年经济管理系与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

星图金融研究院

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

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研究院立足于京东集团和京东数字科技平台,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