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需要摒弃“大工业思维”

来源:财经网 专栏:安邦咨询 2024/07/29

谈到东北的经济发展,不少人扼腕叹息。尤其对东北人来说,东北“大工业时代”的辉煌历史似乎还历历在目,随处可见的工业遗迹记录着曾经独属于东北经济的“荣光”。

上世纪20年代末东北的工业化水平已经超过长江流域,形成了以钢铁、煤炭为中心的重工业体系和以粮食加工、纺织、食品工业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1931年,东北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国到2003年才达到57.5%。1943年时,东北以占中国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占全中国49.4%的煤,87.7%的生铁,93%的钢材,93.3%的电,69%的硫酸,60%的苏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形成了庞大的人造石油、特种钢等当时领先世界的重工业。到1945年,东北的工业规模甚至超过了日本,成为亚洲第一。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烟囱林立,城市连成一片,沈阳铁西区也因此被誉为“东方鲁尔”。

借助先前打下的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初期继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1952年,东北地区经济规模占全国12.36%,工业占全国22.88%,农业占全国9.65%。到1978年,东北经济规模占全国13.21%,较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进一步提升;工业占全国比重为17.8%,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比例;农业占全国的比重为9.55%,与新中国成立初持平。

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的工业体系是地缘政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大环境改变后很难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存活。从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的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再延续“大工业思维”的路子并不具备优势。那么怎么解决呢?实际上可以从四个方面解决:

第一,要看到第一产业潜在的巨大价值,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第一产业。从东北的资源禀赋来看,东北有发展第一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春季积雪融化,且因为纬度较高病虫害少,所以有利于作物生长。此外东北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加上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领先全国,因此具有发展第一产业的优势。在近些年的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中央多次对东北做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指示。“现代化大农业”并不是传统单一的耕种收的农业经营模式,而是利用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形式、市场化运营、延长价值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现代化农业,这条路是大有前途的。例如日本的精细化农业、美国依托先进农业技术的大农场式农业,都是现代化大农业的典范。

第二,从重资产、重能耗的传统重工业体系走向更“轻”的产业体系,拓展新兴产业,发力第三产业。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但农业相关联的二三产业不断拓展、体量不断扩大。东北应该依托丰富的农林牧渔资源,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规模化经营,发展出独特的优势,将重心转向依然拥有的资源禀赋条件,重点发展旅游业,同时开发林下经济,冰雪经济,文娱消费等新的增长点,这对于现在的东北来说已经证明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第三物流以及国际贸易。东北实际地处内陆地区的中心部位,衔接有俄罗斯、朝鲜以及蒙古,再加上东北幅员辽阔,发达的公路网已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大力推动物流业的发展,为物流业的大发展,积极创造政策条件,技术条件和资金条件,推动物流业成为未来东北经济崛起的重要增长点,这对于原本就拥有完善卡车制造业的东北来说,极具发展战略意义。

第四,利用好已有的科技与教育资源。东北是一个好学生知名的地方,东北的好学生遍及天下。东北还有很多著名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如长春的光机所,是中国卫星制造的重要支柱之一。实际上每年从东北考出去的优秀学生不计其数,他们的成就遍及各个领域。

东北振兴的关键是改革。

简而言之,发展东北经济必须摒弃“大工业思维”,而是要依托现代经济思维,着眼于未来,发展适合东北自己的产业。(来源:安邦咨询)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机构专栏推荐

北大光华

北京大学于1985年设立经济管理系,1993年经济管理系与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

星图金融研究院

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

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研究院立足于京东集团和京东数字科技平台,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