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下城市成本损失基本模型

来源:财经网 专栏:安邦咨询 2024/07/05

极端天气下,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是,气候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是真实的吗?关于这一点,众说纷纭。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最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每小时给世界造成的损失高达1600万美元。另据今年4月份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报告,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的研究人员称,气候变化造成的农业减产、持续高温等灾害,到2049年将给全球经济造成每年38万亿美元的损失,导致全球收入减少19%。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据说,该论文利用过去40年全球1600多个地区的数据,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这些有关气候变化的数字看起来惊人,但是否正确还有待商榷。

安邦智库创始人兼首席研究员陈功先生认为,就确定损失而言,其中包含的因素往往很多,如何去掉无关紧要的因素,只留下气候变化问题造成的可计量损失是一个关键问题。他还表示,按理来说,气候变化是连续性的,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就已经部分适应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实际上,气候变化“异常”带来的额外的部分,才是衡量计算的难点,但经常被人忽略。因而,现在很多组织与机构计算出来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损失很可能是高估的。

陈功认为,在城市这样的特定范围内,用专门的模型计算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成本损失可能会更有帮助,甚至更为准确。为此,陈功构建了“气候变化下城市成本损失基本模型”(Basic Model of Estimating Lost Costs for Cities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这个模型,包含了12个因素:

1、保险的损失和转嫁:气候变化可以影响几乎所有的保险业务线,不管是和财产、农作物、牲畜相关的财产保险,还是人身相关的寿险和健康保险。不同险种遇到的挑战是不同的。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保险承受的负担会转移给消费者和政府,同时保险行业本身发展的速度也会减缓。

2、建设品质和标准方面:城市建筑的原材料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比如水泥、混凝土会造成环境问题。现在很多城市重视海绵城市、绿色城市等理念,因此提高了建设品质和有关标准,但这也意味着成本增高,这一部分可算作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额外花销部分。日本有研究显示,为了控制城市的碳排放量并增加新建房屋的节能品质,在建材上可能要多花费10%-20%的成本。

3、供应链和物流的损失:极端天气和自然天气会导致大规模停电事件,继而影响供应商和物流商的仓库运作、生产设施。相关工厂的建筑本身也可能遭受损失。对于港口城市、物流中转枢纽城市及周边地区,产品的稳定供给,这些都会产生额外的成本损失,这是极其需要考虑的因素。

4、医疗成本的提升:极端天气会导致干旱、洪水等灾难。这些气候现象所带来的次生灾害、粮食安全问题会引起疾病。营养不良、疟疾、腹泻、热应激和病毒流行等都会多发。世界卫生组织称,到2030年气候变化带来的直接医疗费用估计将在每年20亿至40亿美元之间。每个城市的特点不同,多发的疾病种类也会不一样,因此对医疗成本的上升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治疗心理问题的成本也要计算进去。

5、移民的压力:海平面上升、雾霾、土地污染等问题可能加剧“气候移民”数量的上升,从而改变一些城市的人口结构。同时,城市也会面临如何接纳移民、管理移民、平衡移民与本地居民的关系等附加问题。这需要额外的成本。

6、能源价格的提升:能源是一切活动的驱动力量,气候变化下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将会额外飙升。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开始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而这种转型也会带来更高的成本价格,并会转嫁给消费者等群体。

7、通货膨胀的压力: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粮食安全得不到保证,物价飙升等问题会影响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标准。这是一个有关价格水平并且综合性很强的额外成本。

8、财政的紧张和税收的提升:一些环境研究专家指出,气候变暖改变了全球财政政策走向。同时,对很多政府而言,实现气候目标、财政可持续性、政策可行性之间似乎形成了“不可能三角”。比如,严重依赖公共支出的减排政策将带来巨大的财政成本。对化石燃料生产国来说,全球步入实现净零排放后,财政和经济多元化可能遭受重大挑战。这对国家如此,对一些以特定资源和产业为特色的城市来说也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付出。同时,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问题也不能忽略。

9、失业:气候变化会影响渔业、旅游业并造成更为广泛的大面积失业。气候灾害必然会造成劳动市场方面的巨大波动。比如一座以水为特色的城市,可能因为干旱而不再受旅游者的关注,旅游产业因此遭受影响并造成大量失业。还有在受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的地区,一些企业可能选择关闭运营而新企业不愿意驻入,因此又令很多人失业。

10、贫困:受气候变化影响,作物歉收、经济冲击、资源紧缺等因素提升了一些城市自身的脆弱性,让本来经济尚可的城市陷入前所未有的贫困。这是新的损失。

11、水资源: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甚至被联合国称为是气候危机的核心。除了饮水安全外,也要考虑水资源匮乏给相关企业带来的成本问题。比如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水来支持工作。设有此类设施的城市若遇到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就需要花额外的成本来解决运作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科技城市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12、技术设备投资:城市在面对气候变化时,需要技术进步以及新的设备投资,人类必须通过技术设备投资来增强其适应和减缓能力,别无他途。无论是绿色技术、可再生能源、智能城市技术等,都将会是一笔价值不菲的额外花销。

上述模型诞生后,就不再是宽泛地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成本损失了,因此,其得出结果的参考价值也更加高。不难看出,这12个因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关联,例如能源价格和通胀相关,而失业与贫困关系紧密。每一个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产业、政治是不同的,因此对一座城市来说,每一个因素的重要性和指标变化敏感度也是不同的。这12个因素,不仅涵盖了现代城市的方方面面,也为在研究中精准确定出一座城市具体的额外成本是什么提供了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模型所展现的结构关系,可以直接定义和计算气候变化给城市经济造成的损失,其用途广泛,在诸如城市减灾、应急等方面都具备很高的实用性。该模型对投资的影响也很大,可以用来衡量风险,也可以与其他相关模型做对比和参考,广泛应用于金融等领域。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模型还有进一步更新的可能性。比如制作成数量模型也是可以的,对于具体的城市行业来说,即便是做宏观分析,各个行业也只要作为子函数,就能加以运用了。

最终分析结论:陈功的“气候变化下城市成本损失基本模型”反映了安邦智库对热点问题-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这个模型,在特定的城市里,通过对保险的损失和转嫁、建设品质和标准改变、供应链和物流的损失、医疗成本的提升、移民的压力、能源价格的提升、通货膨胀的压力、财政的紧张和税收的提升、失业、贫困、水资源、技术设备投资等12个因素的研究,可以更为精准地计算出气候变化给城市带来的额外成本损失。(来源:安邦咨询)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机构专栏推荐

北大光华

北京大学于1985年设立经济管理系,1993年经济管理系与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

星图金融研究院

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

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研究院立足于京东集团和京东数字科技平台,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