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来源:财经网 专栏:安邦咨询 2024/05/16

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就其职责之内的银行、保险,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进行了指导性的框架。鉴于银行、保险等金监局管辖内的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业中的比重和地位,这对于整个金融业的“五篇大文章”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向和参考作用。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而做好“五篇大文章”,则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增长的空间。在此之后,央行及各金融监管机构也都纷纷行动,对此进行细化,陆续发表文章进行解读和诠释,也不断提出新的政策予以落实。在这个背景之下,去年新组建的金融监管总局,作为金融监管的主要部门,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性意见,对金融行业而言,相对于给出了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也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的体现。

指导意见给出了未来5年的目标。其提到,未来5年,银行业保险业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五篇大文章”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相关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产品更加丰富,服务可得性、覆盖面、满意度大幅提升,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监管制度和配套机制进一步健全,评价体系更加健全有效,政策协同性不断增强。这个目标在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看来,具有很大的弹性,而且微观的可操作性也需要依据后续的补充和细化。

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注意到指导意见的一些内容,值得重点关注。一是指导意见提到了不同类型的机构,包括银行、保险、非银、普惠等,需要依靠自身特点在“五篇大文章”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这意味着“做好五篇大文章”需要发挥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属性,需要避免盲目性,而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以及新兴经济领域发展的趋势,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而不是机械的理解监管部门的意图。

二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仍是需要以防风险为前提。指导意见第十六条提到,银行保险机构要严格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业务,避免一哄而上、过度授信。加强对相关产品业务的合规性审查,防止以监管套利为目的的“伪创新”“乱创新”。这表明,虽然政策上对于金融机构具有导向性,但不同于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机构仍需要在“做文章”中自负盈亏,自己承担市场风险。商业金融机构并不会因此而免责,监管机构也不会为此买单。

三是,在加强全面金融监管的情况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仍需要依靠金融机构自身的改革和创新。指导意见提出,严厉打击以“五篇大文章”相关概念名义开展的违法违规和金融犯罪活动;同时,其也指出,“强化科技引领,充分发挥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主导作用,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目前来看,五篇大文章之中,除了普惠金融可以说稍微有所成熟,其他科创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都处于初创阶段,既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以遵循,也还没有成熟的监管规则,各个方面都在尝试和摸索的状态,需要找到自己的路径。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坚持市场经济和金融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规律,也需要对“创新”和“投机”进行区分,对于针对“五篇大文章”的金融创新更为包容和鼓励,而不能以加强监管为由,进行过度的约束和限制。因此,在监管和创新之间需要有所平衡。

在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看来,“五篇大文章”,其实不仅在于金融资源增量的取向,也在于金融业结构性改革的金融供给存量的转换。需要注意的是,“五篇大文章”其实更多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趋势,在于金融资源重新进行更有效的分配。

就金监局的指导意见而言,更多还是推动金融机构去“做”这五篇大文章,而如何做“好”则并没有明确而有效的方法和路径。一方面,目前指导意见给出的目标缺少明确的指标可以量化和比较。这方面,指导意见也提到,后续会有更多的细化,包括统计口径的调整,当然也会有量化的参照指标和具体目标。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可量化的目标,如何判断“好”与“不好”,其实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五篇大文章”所对应的新经济领域,其本身的发展就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也不容易估计和预期。那么,金融领域“文章”做的好不好,在实践中可能更难把握。

当然,当前形势下,之所以将“五篇大文章”作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还是在于金融发展,金融资源的既有分配模式,存在短板和扭曲的地方,需要以“五篇大文章”为媒介予以调整和改革,而不是以既有的模式去套用新的领域。因此,“五篇大文章”能否做好,其根源在于能否创新,找到适合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的金融模式。

最终分析结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意在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最需要的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方针,遵循市场规律和金融规律,进行创新和改革。(来源:安邦咨询)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机构专栏推荐

北大光华

北京大学于1985年设立经济管理系,1993年经济管理系与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

星图金融研究院

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

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研究院立足于京东集团和京东数字科技平台,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