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查询:

再谈央行重启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的可能性

来源:财经网 专栏:安邦咨询 2024/04/25

在经过一轮有关央行重启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的讨论之后,央行和财政部门近期陆续对此有了回应。有市场人士认为其表明监管部门在提前“吹风”,为央行重启二级市场购买国债作出舆论准备。不过,从两者的回应来看,对此的态度仍有一些差别,特别是央行对于重启二级市场购买国债仍有较大的顾虑。这种情况下,央行购债落实的条件恐怕仍不成熟。

从财政部的态度来看,对于央行购买国债自然是持积极态度。4月23日,财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文章提及,中观机制上,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从这一态度来看,财政部门作为国债发行责任方,自然是希望央行购买国债,以利于国债的发行,增加国债的市场流动性。

不过,央行的态度则仍然有所保留。23日,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少专家提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配合财政进行赤字融资,但国债发行规模要相对足够大,同时发行节奏要相对稳定,才能有效实现政策传导,也能避免市场利率大幅波动;而且,未来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也会是双向的。还要看到,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与这些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从央行的回应来看,央行虽然肯定了目前央行二级市场重启购债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方式,但也为央行购债设置了一些条件,即“国债发行规模要相对足够大,同时发行节奏要相对稳定”。尽管央行二级市场购买国债一直作为央行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但央行目前并不经常使用。一方面在于尽管国内的国债规模已经足够大,但实际上其交易并不活跃。另一方面,从国债发行而言,目前的确还不够常态化,体现了周期性的特征。这种市场环境下,央行二级市场购买国债将对市场构成较大的冲击,可能会造成市场的扭曲和紊乱。当然,央行也谈到,二级市场操作会是双向的,央行的反向操作可能会带来利率上行、国家价格走低的不利局面。而央行对于“QE”的担心,其实在于避免“迈出第一步”后,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实际上,有关央行购买国债的讨论在此前曾经有过,而且激烈的程度超过当前。据媒体报道,2020年初,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曾提出央行直接购买国债作为货币政策选项的看法,其认为,如果由央行直接购买,可以避免国债向市场发行产生的挤出效应,而且可以产生和央行扩大货币供应不同的效应。另外,其认为可以用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适度的实现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对此,央行官员曾回应称,如果开了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口子,就等于从根本上放弃了对政府财政行为把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表示,现行法律框架下都是不允许政府财政直接向央行借款或直接向央行发债的;这是因为历史上许多曾经允许财政向央行借款或发债的国家都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目前来看,新的讨论或许是上一轮财政和央行“打架”的延续,而财政已经“退而求其次”要求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来间接实现财政货币化,而这也是央行最为敏感的地方。

当然,目前的环境与疫情前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目前国内整体需求不振,市场面临通缩的压力。与此同时,央行货币扩张面临瓶颈,而且社会的融资需求也增长乏力;另外,财政收支在经济放缓和减税降费的压力之下,面临越来越大的缺口,需要发行债券进行弥补。这些都需要货币政策有所调整。那么,以央行二级市场购买国债作为央行扩表的方式释放流动性,的确可以在政策取向上释放积极信号的方式,改善市场预期。另外,国债发行的不断增加,使得央行二级市场购债的可行性越来越高。尤其是特殊国债的发行,给央行二级市场购债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媒介,使之成为理论上可行的方式。

虽然央行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购债实施类似日本央行的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的操作,不过,这种直接影响市场利率的办法虽然会有直接的效果,影响债券市场和资金成本,但恐怕并不足以改善社融融资的需求。央行对于影响市场的困惑和担忧也没有减轻。目前债券市场的情况来看,资产荒正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下降,反映出对于低风险资产的需求仍然十分强烈,长期国债发行并没有太多压力。央行购债其实并没有紧迫性,反而可能进一步压低国债收益率。因而,短期来看,目前并非央行重启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的有利时机。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即便央行扩大公开市场操作的现券交易规模,将国债买卖作为重要的流动性调节工具,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一是增加国债市场规模,截至去年底,美国未偿还国债相当于美联储总资产的4.27倍,中国这一比例仅为64.7%,但这又涉及中国会不会和能不能实施美西方那样激进的财政政策的问题;二是增加国债交易的流动性,国内投资者大多采取持有到期的策略,市场上国债交投不活跃,在“资产荒”的情形下更是如此;三是财政部门发债不但要满足赤字融资需要,还要配合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增加短期限国债的发行。目前看来,上述条件都不具备。况且,与美西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都降至零甚至取消不同,中国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有7%,仍有总量扩张的空间。就此来看,央行二级市场购买国债,虽然具有可行性,但并不具有紧迫性。

虽然央行重启二级市场购买国债作为“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一项内容具有可行性和现实的需求,但相关政策的实施仍需要采取渐进的谨慎方式进行。因为这和此前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同,央行购债的行为,相对应MLF等既有工具而言,其对市场的影响要更广泛、更深刻,更需要小心对待。如何避免央行入场带来的市场波动和扭曲,正是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此前曾谈到的“知易行难”的原因。

最终分析结论:对于有关“央行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的讨论,财政部门与央行的回应有所差别。在目前的环境之下,央行二级市场购买国债虽然具备可行性,但其实并不具有紧迫性。而对于货币政策而言,这一工具的重新使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需要以更谨慎的间接方式进行尝试。(来源:安邦咨询)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机构专栏推荐

北大光华

北京大学于1985年设立经济管理系,1993年经济管理系与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

星图金融研究院

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

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研究院立足于京东集团和京东数字科技平台,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