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查询:

日本预制菜行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值得国内重视

来源:财经网 专栏:安邦咨询 2024/04/12

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国内预制菜市场升温,成为餐饮消费以及产业投资的“新宠”。2024年3月15日,根据第二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称,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到2026年有望超过10720亿元。

预制菜起源于20年代的美国,成熟于80年代的日本。因此,分析日本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对于中国预制菜行业的未来前景具有重要的意义。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日本预制菜行业先后经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调整期以及恢复期总计五个时期。安邦智库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追踪以及文献梳理,认为日本预制菜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三个主要的基本趋势,值得国内重视。具体如下。

一是渠道B端发展先于C端并向C端转移。日本预制菜源于运用冷冻机为企业服务,给大量的海鲜产品保鲜。在预制菜行业发展的前期,日本受到冰箱普及率较低的限制,50年代主要是进入校企食堂、餐饮行业等B端消费场景中。60年代,随着家用冰箱全国普及率已经超过50%,日本预制菜开始走进老百姓家中,C端开始发展。70年代,随着餐饮连锁化率提升叠加饮食场景外部化,电冰箱和微波炉普及继续带动B端与C端快速发展。90年代末,日本经济泡沫加上人口增速放缓,餐饮行业不景气,B端消费开始走下坡路。1996年,B端消费达到顶峰108万吨,2010年下降到85.9万吨。2014年一直上升到92.9万吨。之后就在90万吨徘徊。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B端消费从2019年的89.6万吨骤降到2020年的78.0万吨,2022年略有上升,为79.4万吨。之后,B端消费可能处于徘徊阶段。目前,B端基本处于小幅波动趋势。与此同时,由于日本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剧以及代际消费习惯差异、家庭小型化等因素,C端需求持续提升,从1997年的37万吨上升到2007年的54.4万吨。2008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影响,C端的需求下降至50.9万吨。之后,C端又进入快速上升阶段,2019年需求达到69.2万吨。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C端经历快速增长,2020年达到77.1万吨。之后,C端可能趋向缓慢增长,2021年达到79.8万吨,2022年则缓慢增长为80.5万吨。

二是菜品烹饪便捷度不断提升并向主食转化。在日冷、味之素等龙头企业的推动下,日本预制菜的品类不断扩充,到1991年,日本预制菜品类数目从1973年的365个增长到2192个。在此基础上,日本预制菜在操作和烹饪便捷性上也不断提升。日本预制菜早期以可乐饼、汉堡包、烧卖、饺子、炸虾等五大类基础油炸产品,需要在家庭中自行炸制,烹饪方式较为繁琐。随着女性就业率提升以及经济衰退时期餐饮端消费向家庭转化,烹饪方式便捷的产品受到更多日本国民的欢迎。比如味之素1972年推出水饺后,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其煎饺产品目前可以实现不需加水、加油即可实现烹饪。根据日本冷冻食品协会,以生产端口径,主食类预制产品从1962年的0.54万吨提升至2020年的143万吨,复合增速10.1%,主食在冷冻产品中占比持续提升。数据显示,1970年-2020年,主食类占比从35%到70%;而预制类预制农产品从超40%下降到低于10%。乌冬面、炸丸子、饺子、炒饭、意大利面、汉堡包、拉面等只需通过简单烹饪即可食用的主食类产品在日本国内拥有更高的份额。根据2020年产量数据显示,乌冬面排名第一,为20.0万吨,占比12.9%;炸丸子排名第二,16.6万吨;饺子排名第三,为10.3万吨。

三是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与零售长期分散并存。进入成熟期后,90年代末,在经济衰退背景下,日本预制菜行业竞争白热化,进行快速洗牌,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自1997年开始,日本预制菜生产企业数量持续下滑,从1997年的972家降低至2021年的432家,单厂产能则持续提升,市场集中度亦有所提升。其中,2003-2020年间日本预制菜生产企业数锐减,企业数从693家减少至370家,同时工厂数从840家下降至442家。但企业的平均产量和产值都保持了平稳增长,2003-2020年间企业平均营收CAGR为4.0%。(2005年CR5为70.1%,2016年为79.2%)。市场份额前五的企业较为稳定,分别为日冷、丸羽日朗、味之素、Tablemark和日本水产,共占据日本市场的70-80%份额,其中日冷市场份额常年位列第一。而在C端消费场景仍较为分散,其中便利店为主导。作为老牌发达国家,日本居民对生活品质有较高的要求,而便利店是离家最近的生活必需品补给站,这些特点赋予日本便利店售卖预制餐品广阔市场空间。同时日本成熟的冷链系统也很好解决了由于贴近生活区域带来的运输方面的难题,便利店在日本得以快速成长。零售端行业格局比较分散。根据欧睿数据,7-11、全家、罗森等终端自有品牌合计占据预制菜零售端规模的22.9%,其余比较分散,占比规模平均在1.5%。其中,味之素、Yoshikei、日冷、爱宜食、日本水产、丘比、日清制粉、日清食品、鱼丸日朗分别是3.5%、2.3%、1.6%、1.5%、1.4%、1.3%、1.2%、1.1%、0.9%。

最终分析结论: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日本预制菜行业发展历程中呈现三个基本趋势:一是渠道B端发展先于C端并向C端转移;二是菜品烹饪便捷度不断提升并向主食转化;三是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与零售长期分散并存。这对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的未来前景具有重要的意义。(来源:安邦咨询)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机构专栏推荐

北大光华

北京大学于1985年设立经济管理系,1993年经济管理系与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

星图金融研究院

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

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研究院立足于京东集团和京东数字科技平台,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