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查询:

新时期中国产业链“出海”及影响

来源:财经网 专栏:安邦咨询 2024/03/22

在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制造业迁徙潮中,中国企业面临再度“走出去”的压力。当然,也有一些在产业中占优势的中国企业,主动拓展海外市场进行全球产业布局。

与过去以产品出口为主的“走出去”不同,中国企业正转向产业链出海——在海外投资布局形成产业链,或加入到海外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中。对于这种变化,TCL董事长李东生表示,“原来我们更多是出口产品,以此实现工业优势的价值。但全球经济格局、全球投资贸易规则正在发生改变,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要求更多的区域产业链和本土产业链。”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如果要更深度地参与全球化,就需要把产业和供应链渗透到主要国家目标市场,建立起本土化的经营能力,才能在全球业务当中为自己争取更多份额。

中国产业链出海的一个表现是出口商品的结构变化。过去,中国大量出口制成的终端产品;现在,中国的中间品出口大量增加。2023年,中国进出口中间品25.53万亿元人民币,占整体进出口总值的61.1%,创历史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国对主要贸易对象国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的出口额同比增速均为负增长,分别为-5.3%、-8.1%、-3.5%和-2.2%,显示发达市场的订单在减少或转移。同时,中国对越南、墨西哥 、印尼、印度等国家的中间品贸易则大幅增长。这种变化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的产业链向海外转移。

据《第一财经》的调查,目前越南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手机出口国;中国的光伏企业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都在越南投资了组件工厂。它们的越南工厂产能,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但是,越南并没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这些投资越南的中国光伏企业,同时拉动了光伏中间产品由中国向越南的出口。在机械设备、中间半成品等方面,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这也解释了,为何中越之间在发生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同时,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却一直走高。

在中国引以为傲的“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中,产业链出海正在快速发生。近年,欧洲新能源车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023年,欧洲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320万辆。受此拉动,近年来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恩捷股份、科达利、震裕科技等中国电池厂商纷纷到匈牙利建厂,投资金额已达数百亿元。2022年8月,宁德时代宣布投资不超过73.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70亿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新建一座100GWh的海外电池工厂,这是宁德时代继德国工厂后的第二座海外工厂,建成后或将成为欧洲产能最大的电池工厂。

中国电动车和电池生产巨头比亚迪也是产业链出海的代表企业。2023年7月4日,比亚迪及巴西巴伊亚州政府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卡马萨里市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综合体,总投资额达30亿雷亚尔(约合45亿人民币)。这是比亚迪在亚洲以外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工厂。2023年3月份,比亚迪在泰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罗勇府的生产工厂正式奠基,预计2024年开始投产。2023年12月22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此前,比亚迪已经在匈牙利投资了电池生产和电动巴士生产厂。2024年3月传出消息,继决定在泰国、巴西和匈牙利等地建厂后,比亚迪又将目光瞄向了北美的墨西哥,据称比亚迪拟在墨西哥哈利斯科州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工厂,并与先期进入墨西哥的中国企业共建产业生态。

上述这些变化,一方面显示了中国的锂电池、电动车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输出能力在增强,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相关企业在锂电池、电动车领域正在积极推动产业链外迁,以更深入地拓展海外新市场。

在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动荡加剧的背景下,全球市场进一步破裂,传统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正在裂解为本土供应链。而中国不断涌现的产业链出海浪潮,正是对于这种新形势的一种适应。不过,中国企业的产业链出海也不会一帆风顺。除了对外投资会面临的一般性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汇率风险之外,地缘政治动荡下的产业链出海,还会遇到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中国国内产业链和经济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产业链出海与单个企业对外投资不同,它意味着系统性的产业要素外移——资金、技术、设备、产能、产业链配套、人力资源等外移。如果中国国内的产业链环节不能升级,或者国内不能提供新的产业机会,那么国内可能会出现产业要素的净流失,国内就业可能会受到影响,产业竞争力可能会下降。在传统全球化时代发达工业国家曾经遭遇过的投资外移、就业外移现象,可能会在中国出现,要防止国内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

第二,国内产业调整要与产业链出海相匹配。对国内来说,要把握好产业上游端,将价值链高端留在国内。以家电产业为例,虽然海信、TCL等企业在海外大量布局产能,但其上游的液晶面板企业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中电的产能依然在国内。在价值链的更前端,依然需要依靠中国企业的出口。这就要求国内的产业链由原先的纯组装向上游技术要求更高的部分发展。也就是说,国内产业环节必须沿着“微笑曲线”上升,而且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第三,产业链出海也会遇到新的地缘政治风险。

最终分析结论:在全球形势巨变、中国的外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之时,中国的产业链出海已经是必然趋势。对中国企业来说,产业链出海是求生之路;但对中国经济来说,产业链出海则会有“双刃剑”效应。如何在此大趋势之下主动调整国内产业,提升国内的产业链价值,创造更多国内就业机会,同时规避海外地缘政治风险,这是中国的企业、智库、政府部门都面临的一个大课题。(来源:安邦咨询)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机构专栏推荐

北大光华

北京大学于1985年设立经济管理系,1993年经济管理系与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

星图金融研究院

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

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研究院立足于京东集团和京东数字科技平台,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