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4年5月1日施行。《通知》进一步扩大柜台债券投资品种,明确了柜台投资者范围和柜台业务品种,以便利居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从主要内容来看,《通知》明确了柜台业务品种和交易方式,柜台债券品种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品种。已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各类债券品种通过柜台投资交易,不需要经发行人认可。柜台业务开办机构与金融机构交易品种增加债券借贷和衍生品等。《通知》还优化了投资者开户管理规则。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市的境外投资者,可通过柜台业务开办机构和境内托管银行开立债券账户。
这一新的动向使得“柜台交易”再次进入投资者的视野,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柜台债券的放开,对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央行负责人表示,一是有利于拓宽居民投资渠道。目前,我国居民直接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较小,与成熟债券市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柜台渠道投资债券市场,可以将储蓄高效转化为债券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二是有利于优化融资结构。截至2023年末,我国债券市场余额158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加快发展柜台债券业务,有利于促进直接融资发展,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三是有利于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柜台债券业务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向零售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延伸。与集中统一的金融基础设施相比,柜台开办机构可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债券托管、做市、担保品管理、清算结算一体化等各种灵活多元的综合性服务,提升市场活跃性,促进市场分层。
从历史来看,自2002年国内允许国债进行柜台交易开始到目前,柜台交易债券主要为低风险债券,包括国债、地方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多属于低风险债券。据中债统计月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债券市场整体托管规模为100.33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规模为96.22万亿元,柜台市场托管规模为7707.53亿元,包括各交易所在内的其他市场托管规模为3.33万亿元。按比例来看,柜台债托管体量仅占市场总量的0.768%,同时仅是银行间债市体量的0.8%,与约百万亿元债券存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反映了此前对于柜台债券市场发展的谨慎态度。同样也表明柜台债券市场的潜力空间巨大,央行推动柜台债券市场放开,对于整体债券市场发展而言,结构的改善,的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作为国内债券市场主力的银行间市场,其实是一个“批发”市场,具有高门槛、严准入的特点,也使得更多的个人投资者无缘债券投资。放开债券柜台交易,无疑使得债券市场可实现多层次市场交易,有助于债券市场更加成熟,也带来市场流动性的增加,有利于国内利率机制的市场化。由此来看,放开债券柜台交易的确是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中必然要迈出的一步。不过,这个过程可能并不像预期中的那样顺利,仍有各种问题和困难需要克服和应对。
从目前债券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情况来看,在利率逐渐下行的过程之中,居民储蓄带来的利息收入日益下滑,但股市、基金、理财等市场波动也使得居民财产性收益相对下滑,此时放开柜台债券市场,确实可以为居民开拓一个新的投资渠道。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银行息差日益收窄的情况下,这种存款的转移不仅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的支出,也省却了信贷投放带来的各种风险,并给做市银行带来相当的中间业务收入。在目前“资产荒”的情况下,这种存款的转换约束了银行扩表,但对银行经营和盈利并不会带来太多不利影响,但会带来银行盈利模式的多样化。同时,对于各类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而言,柜台债券交易的放宽会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帮助客户获取更为有效的收益,实现差异化竞争,在投资者选择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将考验各自的竞争力。
当然,从国内的投资环境来看,和股票投资、基金投资不同,债券投资对于广大个人投资者而言,并不熟悉,其盈利和收益的模式对于投资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同时,个人投资者的“刚兑”意识更强,承受债券违约的能力更弱。相对股票市场的涨跌,往往债券市场波动对于投资者而言带来的损益会更大。这也是债券柜台交易市场的推广十分谨慎的因素。因此,尽管从监管和市场建设的角度来看,债券柜台交易的放开,有利于债券市场更加成熟,有利于债券发行人扩展融资渠道,更有利于市场化利率的形成,但对于被允许参与其中的个人投资者,以及一些非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其能否从投资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其实并不完全乐观。毕竟,此前柜台债券受到严格的限制,主要为低风险的国债、地方债和带有主权性质的政策债。带有普惠性质的柜台债,其实并不适合具有高风险性质的高收益债。
不仅如此,债券柜台交易的放开,对发行人也是一个考验。对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债券发行人,作为融资方而言,只是将银行信贷资金转换为直接融资,更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新的通知将企业信用债纳入柜台债的范围,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更多的资金,但同样也增加了对发行人“刚兑”的需求,面对广大个人投资者而言,企业债券违约的后果,比机构投资者更为严重,更容易引起舆论和社会的关注,甚至会带来社会风险。相关的风险外溢,也可能带来监管方面格外关注,这对于目前债务风险较高的发行人来说,也是一个相当的考验。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地方政府债近年来也走向柜台交易。这给地方政府融资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在柜台交易的模式下,当地居民和机构更容易投资当地的地方政府债。如果引入城投债进入柜台交易,则地方政府性融资的范围更宽,主导性会更强,但这种金融资源的地方化同样意味着,地方政府对于自身债务风险的责任会更重。
最终分析结论:作为一般规律,任何一个市场从起步到成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柜台交易市场的顺利发展,作为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的目标,恐怕并不会轻易实现,其中各种风险,特别是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非专业投资者的大量涌入,引起风险外延性的增强,可能带来很多难以预料的结果,需要引起重视,在推广中保持谨慎和警惕。(来源:安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