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查询:

2024年财政政策面临的平衡挑战

来源:财经网 专栏:安邦咨询 2024/01/12

2024年宏观政策的基调仍然是“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这也是过去多年在“正常年份”所坚持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不过,面对经济增长波动和真实环境的变化,在执行宏观政策时往往也会保有一定的弹性。所谓弹性,主要是指政策执行时的程度松紧和力度大小。“积极”和“稳健”都有程度之分、大小之别。总体来看,在没有遭遇重大突发冲击(比如新冠疫情)时,宏观政策的执行是要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求得平衡。

自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持续三年,不仅对多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各国的政策应对、经济社会体系的韧性、各国财政资源和居民财富的支撑能力,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从财政角度来看中国过去的四年(2020年-2023年),基本上处于一种“冲击-反应”模式下,财政政策及其执行受到了较大的外部冲击,里里外外都在“不计成本”地花钱应对疫情。2023年虽然全部放开了疫情管控,但经济与财政仍深陷疫情时的“疤痕效应”中。财政赤字有了较大扩张,宏观杠杆率也有了较大抬升。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1月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定下“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基调,适度加力主要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组合使用专项债、国债以及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释放积极信号,除了财政自身收入,安排一定规模的赤字,并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他政府预算调入一部分资金,确保财政总的支出规模有所增加。还要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在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原则下,继续安排适当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强化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

此外,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仍然保持一定规模,特别是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并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强化财力薄弱地区的资金保障。统筹宏观调控、财政可持续和优化税制的需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精准性和针对性,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继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从财政部长的解释中可以看到,2024年国内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时,面临着如何平衡的严峻挑战——既要满足适度“适度加力”,应对各种不断增长的花钱需要,保证财政政策能够积极地支持经济增长和公共服务,又要重视财政扩张带来的债务风险、金融风险,避免宏观杠杆率继续显著增大。所谓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是希望财政上“少花钱、多办事”,或者花了财政的钱,能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就是节约了财政资金。

实现财政政策平衡目标的不容易,在关于赤字率的纠结中有明显体现。赤字率是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蓝佛安表示,近年来合理、审慎确定赤字率水平,既适度扩大支出规模,满足实际需要,又“留有后手”。比如,2023年初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年中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灾害,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国财政赤字率相应从3%提高到3.8%左右。目前市场预期2024年赤字率大概率超过3%,在非疫情的常规年份连续第二年突破“3%约束”,分歧在于赤字率是否会突破3.5%。

最终分析结论:安邦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财政政策实在难以兼顾“既要”“又要”的平衡,还不如先确保经济增长,此后再谋求避免风险和提升发展质量。这并不意味着鼓励敞开了花钱、不注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而是说当实在顾不了两头的时候,只能先顾更加重要的一头——发展经济,保障就业。(来源:安邦咨询)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机构专栏推荐

北大光华

北京大学于1985年设立经济管理系,1993年经济管理系与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

星图金融研究院

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提供定制化研究咨询服务,定期发布专题研究报告,着重...

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研究院立足于京东集团和京东数字科技平台,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