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融监管总局新设立的资管司首次公开发声。其在专栏文章中谈到了国内资管行业未来发展使命与监管方向。其表示,规模超过130万亿的资管市场中,信托、理财与保险作为重要成员,又具有各自的禀赋差异,未来的拓展方向与深耕领域不尽相同。同时,资管司也强调,无论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还是助力居民财富积累,资管机构都应以专业能力取胜,而不是依靠制度红利或牌照优势赚快钱。应重点抓好资管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加快推进净值化管理,及时计提拨备,关键是要对底层资产亏损根据履职情况判断是否需确认预计负债。注重加强监管数字化建设,运用好EAST系统等数据化监管手段,提升对各类资管产品之间的穿透水平,防止监管套利和隐匿风险。其谈到,引导资管机构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同时稳妥处置存量风险,对于经营失败没有救助价值的机构及时实现市场出清。
作为新的部门,目前来看,金融监管总局将此前银保监会隶属于不同部门的信托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等三大“银保系”资管实行了集中管理,表明资产管理业务在金融体系中的特点越来越突出,规模和趋势也日益显著。这一新的监管模式,也会推动资管领域内部的变化。实际上,2022年开始,资管新规正式实施,而且随着金融监管总局的组建和新的资管司的建立,资管领域正在摆脱此前的“跑马圈地”式的“散养”局面,监管框架和规则正日益形成。不过,尽管“银保系”资管实现了监管统一,但其仍难以在大资管领域打破目前的格局。
从大资管领域的范围来看,金融监管局仅负责监管信托、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三类机构,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私募资管等从事证券投资、交易的资管机构仍隶属于证监会负责机构监管。根据财联社的统计,目前全市场资管产品规模达到135.23万亿元,其中保险资管27.30万亿元、银行理财25.34万亿、信托21.69万亿元;公募基金27.54万亿元、私募基金20.61万亿元、私募资管12.74万亿元。尽管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设立以来一度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但近期随着市场变化,增长的势头有所放缓。目前来看,“银保系”和“基金系”资管基本属于势均力敌的状态,短期内不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资管领域整体上仍会维持一个稳定的市场格局。
当然,在“银保系”之中,保险资管由于具有较为鲜明的长期投资,其变化并不显著。银行理财子公司由于具有“后发优势”,以及同银行股东之间的紧密联系,可能是其他各类资管最有威胁的竞争对手。但2023年以来,在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曾出现大面积净值下跌的局面。根据普益标准的数据,前4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较去年年末有明显反弹。但在后续月份,理财产品收益率则在波动中趋于下行。以理财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为例,4月份达到年内峰值,约3.058%,而11月份则已降至约2.174%。收益水平的下滑,使得银行理财规模增长出现了瓶颈,有市场机构预计,今年银行理财规模可能不及去年。作为新入市场的“搅局者”,银行理财的逐渐稳定,意味着其对市场的冲击也在减弱,新的格局也逐渐稳定。
信托领域,曾经因为为房地产市场融资提供“通道”而在快速发展,但资管新规的发布,使得信托“非标”业务受到巨大影响,目前仍在艰难转型之中。不过,由于其固有的“非标投资”客户群体,以及“信托牌照”的独特性,在实现转型之后,信托仍然会保持一席之地。金监局资管司也在文章中谈到,目前,金融监管总局监管的三类资管机构中,信托公司风险较为突出,面临一定的处置压力,理财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虽然未出现重大风险事件,但也要重视其合规稳健发展,加强风险监测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精准性。而整体来看,“银保系”资管业务,大部分属于固定收益型产品,仍具有强烈的“信贷”特色,具有收益稳定、风险相对较低的特点。这一特点,仍较符合国内市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愿望,仍将在资管市场中占据主要的地位。
在“基金系”中,公募、私募其优势仍在于证券投资的主动管理能力。尽管目前资本市场环境并不理想,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规模今年以来仍然不断扩大。2023上半年,中国公募基金存续规模首度超越银行理财,反映了市场的变化。这既表明市场对于其主动管理能力的认可,也反映出公、私募产品更丰富、更具有弹性的特点,大部分市场投资者对公、私募产品收益的预期更为乐观。在资本市场日益成熟、市场容量不断加大,监管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公、私募在投资方面的竞争优势,相较于银行理财等“银保系”的渠道优势而已,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如此来看,经过资管新规的调整,以及银行理财的冲击之后,国内资管领域的市场格局逐渐稳定下来。而且如金监局资管司所言,各类资管机构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各具特色。尽管各类机构间在不断相互渗透,但短期内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地位。整体资管领域仍会维持一个动态稳定的格局。
最终分析结论:金融监管总局资管司的设立,意味着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信托三类“银保系”资管机构在监管上实现了统一。这虽然有利于这三类机构之间的协同和优化,但在“基金系”资管更为灵活、更有弹性的市场竞争能力下,仍难以突破资管新规后形成的新市场格局。(来源:安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