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邦咨询
日前,小鹏收购滴滴旗下智能汽车资产引起市场关注和热议。大部分机构意识到,滴滴作为最具有市场条件的互联网企业退出智能汽车制造领域,可能意味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出现了趋势性变化。在这一快速增长的“新三样”领域之中,目前百度、滴滴等互联网企业在多年投入后已经开始“掉头”,目前仍在造车的企业寥寥无几了。有媒体称,互联网大厂造车各自的进度条都接近尾声。在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看来,这意味着新能源车领域的投资面临新的拐点,产业资本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投入和新能源车市场的格局都在发生根本变化。
此前,互联网、地产、手机等领域的企业都将新能源车视为转型和扩张终端消费市场的一个抓手。不仅造车新势力强势入局,“搅乱”新能源车市场格局,百度、华为、滴滴等不同类型企业都希望在终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过,近几年来,尽管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发展,但经过白热化的激烈竞争,目前的市场格局已经越来越清晰。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部分“造车新势力”越来越力不从心,其他新加入整车制造的后来者则不得不接受“被洗牌”的命运。
在这种背景下,小鹏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应该是一笔各取所需的买卖。滴滴已经无力继续在造车方面的高额投入,选择一个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实现退出,无疑是最为妥当的选择。对小鹏汽车而言,接下滴滴的造车盘,在获得大众支持之后,小鹏也亟需在市场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滴滴此时选择放弃整车制造而“退居二线”,意味着整个市场格局和资本投入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国内媒体甚至发出“滴滴之后,再无巨头跨界造车?”的慨叹(实际上,小米跨界造车可能是最后一家)。
滴滴曾屡次尝试涉足新能源整车制造领域。最早与滴滴合作造车的是理想汽车,两家曾联合创立“桔电出行”,但2022年8月,桔电出行公司申请破产,滴滴和理想的联合造车计划就此终止。2020年11月,滴滴与比亚迪合作,曾发布首款定制网约车D1,其在2021年斩获了10176台的销量,但第二年便断崖式下跌到994台,此后D1转向对个人消费者销售,但并未赢得市场认可。滴滴也曾尝试单独造成车。2021年3月,滴滴曾传出独立造车消息,内部代号为“达芬奇”,团队规模达1700人。目前,滴滴不仅没有造成新车,反而将资产出售,意味着其已经放弃了“跨界”尝试,重新定位自身在新能源车领域所扮演的角色。
今年一季度,国内车市掀起了一波价格战。随着竞争加剧,一些造车新势力“倒”了下来。如果考虑恒大、百度等其他企业进入新能源车/智能汽车领域的结局,可以认为,新能源车/智能汽车的整车制造领域正在对“跨界者”关闭机遇之门。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曾经警告,当下仍在整体增长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从现在开始进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今后可能会有相当一批新能源汽车品牌可能会被淘汰。
国内新能源车产业进入洗牌阶段,不过,这并不等于资本会远离这一市场领域。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注意到,新能源车领域的投资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资本不再是“一窝蜂”式地去“造车”,而是出现不同的分化和重构,这会带来新能源车领域加速整合,推动市场新格局的形成。
首先,资本会进一步向类似比亚迪、特斯拉、广汽新能源、宁德时代这样的头部企业集中,通过规模扩张或者产业链延伸,继续在竞争中巩固其领先的地位。今年7月,比亚迪宣布与巴西地方政府合作,将在当地投资约合45亿元人民币建设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另外,比亚迪也在锂矿开发等方面加大投入,力求掌握原材料和资源的话语权。当然,像宁德时代这样动力电池供应商也不断在全球范围扩充产能,开发国际市场的同时,巩固其在电动车供应链中的领先地位。包括造成新势力在内的一些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车企,则通过不断投入“放血”和引入各种资源,维持市场格局,避免被淘汰。因而,在市场加速整合的情况下,一些存量资本的并购、收购等投资活动反而会进一步活跃。
其次,在新势力资本从“整车”领域退潮的过程中,对于曾经希望在新能源车领域“分一杯羹”的跨界企业而言,将退而求其次,在新能源车供应链之中,寻找适合自身的位置。这包括滴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他们在失去整车“梦想”之后,并没有完全放弃新能源车,而是继续尝试凭借自身在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为整车企业进行服务和配套。华为同样在寻求不同方式和车企合作,希望扩大其在零部件、集成系统等软硬件领域,成为供应链中的“巨人”。
第三,一些仍处于其中的跨界新势力则处在“继续”还是“放弃”的挣扎之中。目前来看,不仅阿里的智己汽车,还是360投资的哪吒汽车,在市场竞争中都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在销量和财务数据上都难言理想,短期内可能仍需要互联网巨头继续“输血”。通过“临门一脚”获得资质的小米,其位置更为尴尬,在一众新势力考虑量产的时候,其造车计划仍迟迟未见整车落地,如果在2024年才能实现量产,则面临“出生即落伍”的风险。不被市场看好的小米,未来要想赢得竞争,势必需要继续大量的投入资源,才能赶上市场的步伐。
第四,曾经在传统汽车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外资车企,也会加大新能源车领域的投入,以改变在转型中的被动地位。在特斯拉在国内取得成功的同时,大众、奔驰等传统外资车企,目前在新能源车市场已经表现出疲弱乏力的被动态势。这些传统车企,正在通过与国内企业加强合作、提升和深化本地研发投入的方式,谋求改善。德国大众购入小鹏汽车的部分股份,与小鹏共同搭建相关平台,被视为其谋求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改变的动作。对于外资而言,与造车新势力进行合作也是现实的选择,可以较快介入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而“造车新势力”则有可能借助外资走向海外市场。
最终分析结论:在新竞争态势下,国内新能源车领域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尝试进入造车领域的互联网巨头开始“掉头”。这表明,产业资本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投入和新能源车市场的格局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新能源车领域新格局加速形成的过程中,与其说跨界造车开始“掉头”,不如说资本在向新能源车产业链中在向更加细分、更深入的领域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