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再度加息75bp 中国宏观政策需抢抓时间窗口

来源:财经网 专栏:张奥平 2022/07/28

作者:张奥平 知名经济学家、创投专家,增量研究院院长

北京时间7月28日(周四)凌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再次上调75个基点至2.25-2.5%区间。缩表方面,美联储按原计划,每月减持475亿美元资产(300亿美元国债、175亿美元MBS)。

美联储在会议声明中提出,“近期消费支出和生产指标已出现疲软”,承认了经济活动正在放缓,符合当前市场对美国经济的衰退预期,也体现出二季度经济指标将弱于美联储此前相对乐观的预期。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为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当前,美联储正处于左右为难的处境,一方面担心通胀风险继续上行,另一方面担心经济硬着陆风险。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声明发布后的采访表述中也相对偏向鸽派,其认为“加息75bp已是激进的选择”,以及“可能放缓加息步伐”。

虽然,美联储在高通胀下“暴力”加息,推动需求曲线快速左移。但是,目前美国居民部门仍具有较高的通胀预期。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报告称,6月份美国消费者对未来一年通胀水平的预期中值上升至6.8%(前值6.6%),再创201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居民的高通胀预期下,想要控制住通胀只有进行超预期的宏观政策调控,即大幅度的加息、缩表。

此外,当前美国所面临的“四十年未有之大通胀”,并非仅是过去两年为应对疫情危机,在需求侧使用超常规宏观财政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即“无底线”的货币大放水),而是需求侧与供给侧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具体数据来看,6月美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3%,同比增长9.1%。其中,美国能源价格环比上涨7.5%,同比大幅攀升41.6%,创1980年4月以来最大值。食品价格环比增长1%,同比上涨10.4%,创1981年2月以来最大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粮食及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主要是因地缘政治冲突、地缘经济分裂所导致,也就是供给侧因素作用所导致。若仅通过需求侧调控,最终将“错杀”市场中更多的有效需求,从而造成经济活动放缓,最终步入衰退期。

需注意的是,当前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同样面临通胀持续高位运行的困境。7月19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6月调和CPI同比上升8.6%,续创历史新高。7月21日,欧洲央行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宣布从7月27日起实施2011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将欧元区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分别至0.5%、0.75%和0%,欧元区存款机制利率结束了2014年6月份以来持续八年的负利率。

而欧美同时“暴力”加息,不仅会加大自身经济下行风险,也将使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同时对金融市场造成难以预期的冲击。

当前,中国“宽货币周期”与美国“紧货币周期”,将使得我国资本面临较大的流出压力,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造成一定影响。但往前看,更大的潜在风险是全球经济的加速下行,总需求大幅下降,以及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

5月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后的环比修复,但并未实现完全复苏。从5、6月经济数据来看,生产、内需、外贸进出口均实现了一定的恢复。但当前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的关键“堵点”仍是市场主体中的中小企业。6月PMI数据显示,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有所改善,大型企业PMI为50.2%,中型企业PMI为51.3%,均处于扩张区间,但小型企业PMI为48.6%,在今年以来持续处于收缩区间。

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稳住经济大盘、稳就业保民生有效助力”。

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打通落实堵点,实行社保费缓缴、稳岗返还、就业补助等打包办理”。

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暴力”加息,使下半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当下,我们认为,中国宏观政策更需抢抓时间窗口,“以我为主”主动应对,在不超发货币的前提下,继续实施扩张性的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大刺激有效需求力度,加速需求曲线右移,使经济环比修复的动能转化为更加强大的复苏势能。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