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查询:

区域性银行扎堆进入消费金融领域需要理性

来源:财经网 专栏:安邦咨询 2022/01/19
分享到:

作者:安邦咨询

近期,南京银行公告称,拟与苏宁消费金融的部分股东进行股权转让磋商,如后续转让成功,预计将取得苏宁消金的控股权。此前,宁波银行以10.91亿元收购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拿到消金牌照。目前消费金融领域正在成为一线区域性城商行寻求突破的领域,在金融监管加强,消费牌照门槛提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开始争抢消费金融“牌照”,使得这一领域成为非银金融的“新风口”。不过,在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看来,尽管这一市场具有诱人的前景,但“扎堆”进入很可能带来新一轮泡沫,特别是银行金融相关赛道也需要冷静和理性。

消费金融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城商行的“垂涎”。在南京银行之前,宁波银行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并购了华融消费金融,获取了相关牌照。有信息显示,目前开业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数量达19家,而包括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在内,有城商行股东背景的已达到16家,占据了行业的“半壁江山”。有研究人士指出,城商行积极布局消费金融公司可能存在两点原因,一是消费金融业务近年来快速发展,城商行布局消费金融公司可以更好地拓展自身的消费金融业务;二是城商行可以通过布局消费金融公司突破区域限制,扩大业务经营范围。这使得面临日益激烈竞争的银行,获得产业链延伸和区域展业的空间。

目前就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而言,消费金融的确曾是一块不断成长的“大蛋糕”。在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随着金融业态面向普惠金融潜力释放,消费金融已经经历了快速扩张的时代,特别是消费金融审批下放到省一级金融监管部门后,消费金融曾经在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推动下,借助金融科技的技术应用得到蓬勃发展,高峰时持牌和非持牌的消费金融企业曾经数以百计。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246.49亿元,同比增长5.18%;贷款余额4927.8亿元,同比增长4.34%。

不过,随着对互联网企业不正当竞争监管的加强,以及消费金融门槛的提高,互联网企业金融化被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体系而不得不进行整合,消费金融和曾经的P2P网贷类似,经历了一轮洗牌。从2020年底开始,针对消费金融领域的整顿一直在加强,使得互联网公司及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上的“大跃进”式的扩张告一段落,逐渐进入到稳定和规范发展的阶段。这种情况下,以城商行为主的区域性银行进入,仍然面临市场空间受限和竞争加剧的压力,能否获得相关的成长空间,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作为金融业态的一种,消费金融和小贷、融资租赁、保理等业态类似,属于非银金融的细分领域,其发展空间具有先天的限制。既不能如银行一样获得低成本资金并增加杠杆,也不能如理财和资管一样对接大型融资需求。近些年的发展有消费市场活跃的因素,也有金融创新带来的“无序”发展的弊端。同时,这一领域,还有银行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以及互联网企业相关金融业务的同质化竞争。在高速发展增量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相关业态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以普通民众为主要客户的金融服务同时具有顺周期特性,刚刚起步的消费金融还没有经历完整的信用周期,其信用风险的变化可能是目前各种数据分析手段所无法预期和控制的。这一领域的发展其实仍具有很大的挑战和风险隐患。

2020年新冠疫情就已经使得存量消费金融资产暴露出大量坏账。有信息披露,以一家资产总额超800亿的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为例,2020年核销的不良贷款额竟高达112.85亿元。以素有“零售之王”,普惠金融发展较好的招商银行为例,其消费金融相关的信用卡业务坏账率2020年末达到16.6%,较前一年增长了22.96%,连续两年信用卡坏账率攀升。在贷款利率上限明确的情况下,不良贷款的不断增加,将影响到消费金融公司的利润,而在增长放缓、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消费金融领域的分化和整合也将加剧。

实际上,就南京银行的并购目标苏宁消费金融而言,其连年亏损曾经使南京银行作为初始股东,放弃了增资。据苏宁易购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苏宁消费金融总资产为11.15亿元,2020年末为23.93亿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3401.7万元。从其自身来看,2016年-2020年苏宁消费金融净利润分别为-1.89亿元、2.17亿元、4532.1万元、1011.2万元、-4971.8万元。苏宁消费金融的困境是其不得不寻求买家的原因之一,但南京银行能否靠自身“输血”带来转机恐怕也不乐观。

就地方城商行而言,其希望摆脱银行业同质化竞争的“虎穴”,延产业链展业扩张而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其意义仍在于发挥金融风险控制和资金优势,深耕区域内的普惠金融市场。对于希望依靠消费金融跨区域经营而言,这一领域却更似“鸡肋”,实际上会面临成本高企和跨区域管理的难题,仍难以和网点遍布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系统的消费金融公司竞争,最终仍会沦为大型互联网平台的附庸。这样一来,城商行反而会陷入市场竞争更激烈的“狼窝”。

最终分析结论:消费金融领域看似“蓝海”,实际上也是暗礁密布、暗流涌动。对希望提高竞争能力的区域性银行,特别是城商行而言,仍需要谨慎行事,避免消费金融领域再次泡沫化。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分享到: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