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奥平 经济学家、创投专家,增量研究院
本文核心观点
1、三重压力下强调明年经济环境要保持平稳健康;
2、明年工作总基调“稳”为核心,跨周期调节力度将加大;
3、货币政策的核心是小微企业、科技与绿色;
4、激发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反垄断仍会加强,资本有“红绿灯”;
5、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展专精特新,制定科技政策“时间表”;
6、资本市场将实现全面注册制改革。
01
三重压力下强调明年经济环境要保持平稳健康
从开篇来看,对今年的经济成绩充分肯定的同时,对明年经济发展压力有所担心。“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从短期周期视角来看,此轮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高点已过,周期中处于衰退期,目前正面临着需求端消费复苏动能较弱,供给端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上涨造成上游成本抬升所带来的“生产困境”。
但从长期发展视角来看,短期压力正在逐步实现有效缓解,PPI数据已达周期顶点并开始回落,消费正在实现平稳复苏。这也充分体现了会议所指出的“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此外,会议强调,“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明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经济环境平稳健康是核心,而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需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需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明年工作总基调“稳”为核心,跨周期调节力度将加大
会议中在对明年经济工作部分中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所以,明年政策工作的核心依旧是“稳”。而实现稳中求进、稳增长便需要会议中所要求的,“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此外,会议要求,“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
通稿中还提到,“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 可预计,明年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将会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将会适当前置,财政政策将会更为积极。
03
货币政策的核心是小微企业、科技与绿色
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整体来看,货币政策保持其结构性,重点支持的依旧是目前经济稳增长中的核心“痛点”,即小微企业。
因为,经济处在疫情实现复苏后的衰退期,增长动能边际下滑时,往往最先受到影响的经济主体是相对脆弱的中小微企业。其次,今年以来受输入型通胀、限电限产、疫情反复等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大量的中下游中小微企业面临成本持续上升所造成的经营困难等问题。而中小微企业的背后又是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这又会造成需求端整体消费疲弱,这也是为什么消费持续低迷的本质原因。
所以,现阶段稳经济首先要稳的是小微企业,金融首先要支持的是小微企业。此外,货币政策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也将持续,这也是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新旧动能实现转换的必然选择。
04
激发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反垄断仍会加强,资本有“红绿灯”
今年,反垄断政策在多行业实现落地,本质是为了提振市场主体发展的信心。对市场主体而言,往往“信心大于黄金”。所以,会议中再次要求,“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 此外,会议通稿中也提到“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反垄断与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容易造成误解,要注意的是,反垄断不是反资本,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不是防止资本健康生长。
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是有“红绿灯”的。 涉及到社会健康发展以及民生福祉领域,如教育、医疗、文娱、游戏等行业,倘若依旧是资本野蛮“催熟”后收割社会价值的模式发展,将是资本的“红灯”,不再会允许资本存在无序扩张式发展乱象的。
而涉及到中国经济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领域,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以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背后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领域;此外,还有实现双循环战略背后的新消费,新国货、文化相关等领域将会更加欢迎具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资本投入,这些则是“绿灯”。
05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展专精特新,制定科技政策“时间表”
科技创新仍是高质量发展时代的“主脉络”。中国经济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经济增长动能由要素投入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的跨越。所以,依旧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会议中要求“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将科技创新政策要落到具体的方案之中,在执行层面要有“时间表、路线图”。
此外,通稿中也提到,“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现阶段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量大于质”。而提升质的关键在于制造业各行业中的细微”毛细血管“之中,也就是专精特新型企业,这也是国家实现科技创新转型的核心基础。
06
资本市场将实现全面注册制改革
会议中要求“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 2019年,科创板作为增量市场,率先打响了试点注册制的第一枪。
科创板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11月25日,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360家,总市值达到5.85万亿元,募资总额达到4556.82亿元,其中有21家企业上市时未实现盈利。 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于2020年6月正式落地,注册制下首批18家企业也于同年8月24日上市。同时,由于与科创板的定位不同,创业板在注册制改革时更加重视自身特色。
2021年9月2日,作为全国资本市场的第三家交易所北交所宣布设立,11月15日实现正式开市,同样试点注册制。北交所试点注册制,建立了北交所审核与证监会注册各有侧重的审核流程,主要安排与注册制改革后的科创板、创业板总体保持一致。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在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功,以及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实现合并后,仅剩沪深主板市场未实现注册制,全市场实现注册制已势在必行。而实现全面注册制改革后的中国资本市场,将为资产端与资金端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资本市场注册制的核心要义,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