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查询:

张礼立:5G助推新基建,能否成全数字经济?挖掘潜在投资机会

来源:财经网 专栏:盘古智库 2021/08/05
分享到:

作者:张礼立 盘古智库数字经济研究院副秘书长

随着经济发展,数字化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数字经济中新基建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而近来“新基建”也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再次提到,疫情使得中国5G新基建以及数字经济提前了6-7年,今年中国有望再新建5G基站70万个左右。

云技术的发展存在哪些新趋势?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带宽进一步提升之时,消费者直接去接触云计算的机会是会越来越多的,有望持续延续高景气度。然而随着云计算行业发展未来存在怎样的新趋势?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云计算是对传统IT部署的完全颠覆,改变了企业原先自购服务器、存储,并部署系统、中间件、应用的传统模式,转而向企业提供按需分配、可计量的IT服务模式,其存在对于解决流量大增带来的算力困境至关重要。

5G全面商业的时代,成本和需求的双重改善将助推云计算发展进一步提速。一方面,5G承载网和无线网升级将在传输性能方面带来质的飞越,单位比特成本随之快速下降,为云计算的全社会商用做好铺垫; 另一方面,新型移动终端连接数持续增长的确定性趋势下,流量爆发将驱动数据计算、 存储需求呈几何级增长,云服务正是应对该需求的最优解决方案。

经过十余年发展,全球云计算产业生态逐步成熟、产业链条已经相对完整。上游企业提供底层硬件设备及基础设施,中游企业提供软件基础设施、平台及应用相关服务,而下游客户则包括企业及个人用户,其中企业用户仍以互联网厂商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云计算产业底层硬件基础相比中游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更短,建设进程更快,当前硬件基础优于软件基础。

拉长周期来看,我认为更大的产业机遇在于国内企业的长期上云周期。根据 Gartner及中国信通院数据,2018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约1363亿美元,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约437亿元。忽略统计口径差异,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全球占比尚不到二十分之一,但与此同时中国GDP总量全球占比达15.8%以上,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云服务行业具有极大成长空间。

国内云计算持续发力,看好细分领域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龙头。2019 上半年云运营商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国内厂商云业务收入亦呈爆发式增长,收入占比明显提升。从细分领域来看,SaaS 厂商集中度相对较低,细分领域龙头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逐渐降低并维持L型的走势,产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国内企业将更加注重内部生产和管理效率,而上云带来运营效率提升正是关键。传统企业尤其是第二产业,普遍存在毛利率偏低的特点,上云是企业大幅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最优路径。

宏观视角来看,虽然近年来各行业数据量激增、上云需求攀升, 但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企业上云率仍然很低。从微观视角来看,人力成本增加驱动企业IT云化投入提升。

从政策来看,对适宜采用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的部署方式分类都有相对明确的指导,显示了极强的政策推动意图。全面上云将是驱动我国云计算产业链高增长的核心逻辑,对信息产业而言,尤其是云计算的发展是推动新经济的首选。

从拉动内需,提效降费来看,云计算市场依然处于一个高景气度状态,未来三到五年依然是黄金周期。云计算的持续增长,则必然对 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 机房和服务器产生巨大需求,也会带动 IDC 和服务器行业持续增长。

新基建对社会将带来哪些改变?

中国在过去的20年的数字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与世瞩目的成绩,数字经济俨然成为了撬动经济调整增长、引领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5G 正在深刻改变行业生态,逐步打破网络与平台与计算之间的泾渭分明的边界。通信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之一,5G及其全面商用正开启我国科技的新篇章。可以看到5G自2019年的初步商用,到今天全面商用,相当一批优质企业在给中国乃至世界的5G数字应用提供中国方案,并且在核心“卡脖子”技术上寻求突破。

每一次工业革命的真正爆发,基础设施建设也都是先行条件,基建给社会所带来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每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都不相同, 上一次是以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而智能时代,软性的公共服务品已经成为了基础。

新基建赋予了我们很多的前所未有的使命,我们有必要对认知工业革命的重塑的核心机理强化了解,5G作为轮技术革命的基础之一,作为一项底层通信技术,5G将连接功能正在高速向万物智联拓展,并正在迅速引导移动互联网向智联网过渡。

近十年来,全世界算力的增长远远滞后于数据的增长。2020年国家大力推动新基建,其中对5G的投入巨大,这背后的能力必须满足异构、集约化、绿色和安全这四个特征,我们要认识到新基建是一场算力之争。5G应用将拉动新的基础设施增长,推动新应用创新,带动自动 驾驶、智能网联车等新应用与云计算的融合,为市场打开新的上升空间。

5G+新基建+AI的融合迭代可以说是未来的国家算力,成为新基建的核心,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更是未来生产力。这个新的算力时代不但将催生一个万亿级产业,更将通过新基建,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经济注入澎湃的动力。

第一,5G商用不仅是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更是其他前沿数字技术大规模商用的加速器,它开启了“产业再造”的新时代。5G 将专门帮助通讯服务商去了解如何应用“新当下”, 在哪里投资并且开发以 5G 为核心、面向未来且基于交易的 B2B 收入流。 第二,消费者的数字生活将随着5G应用发展,快速跨入一个新的时代。消费端对多元化、去中心化以及个性化的进一步需求将成为更智能、更互联的生命力产品的驱动力。消费者在不断追求数字技术隐身幕后的沉浸式感官体验,企业的服务就不再仅仅基于手机屏幕。当然,消费者开始更加强调数据的主权、安全、隐私,企业则开始同步思考数字减法,如何避免过度打扰又使产品成为消费者不可或缺、但更加安静的存在。

第三,这些来自产业端和消费端的变革,将驱动所有企业更加全面开启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而5G时代数字化服务的主要增量市场,也将大量来自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需求,而不再仅仅是传统的通道服务。我观察到,企业的 5G 解决方案,将更加与所在垂直行业的痛点密切相关,并最终将嵌入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第四,5G 技术本身也深刻改变了行业生态, 软件定义、边缘计算等技术。5G 技术逐步打破了网络与平台、计算之间的泾渭分明的边界,竞争边界逐渐模糊。

随着大规模产业级5G应用以及消费者对安全、隐私等诉求的提升,5G 生态参与者的一系列核心能力也将会面临巨大的升级,诸如对垂直行业的洞察力以及客户经营能力、对消费者未来数字生活旅程的洞察以及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应用场景的持续创新能力、驾驭商业模式变化的能力等,都将成为制胜的关键。

5G全面商业前景广阔,从投资端来看,在5G商用初期,是通过对上游5G设备环节的投资, 为设备制造商带来大量收入;在5G商用中后期,社会资本大量涌入,打造互联网企业和5G相关的信息服务,从而带来大量收入。

从行业来看,5G将逐步带动电信运营业、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更为庞大的前景是5G产业链的成熟带动垂直细分行业,激活现有行业并出现众多新兴领域。2021年将是5G加速推进社会变革的起点,对于5G 生态中的每一个企业自身, 都是重新擘画数字化转型战略,是赢在下一个时代难得的机遇。

如何突破新基建建设中的瓶颈?

然而在目前数字化转型大潮中,我国仍然会遇到不少瓶颈,但有应该如何在突围中抓住数字化发展新契机?

第一,要强化危机和创新的辩证思维。每次的危机和创新,感觉几乎都是同时出现的。当然,我们一般是先感受到危机,先处理危机。假如现在的产品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时候,过剩或滞销就会对我们的企业产生生产经营方面的危机。

如何在危机中找到机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增强机遇意识的培养,用辩证思维去看待目前的挑战,越是危机,越是需要创新。越是有挑战,就越是要创新。在这场危机与创新的辩证把握中,政府的引导起了关键性作用。

第二,加速场景标杆建设,引导产业发展升级方向。面对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在数字化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梳理不同行业、不同细分赛道的各种场景,积极树立数字化发展的标杆、通过场景提炼行业赛道新范式,推动数字化发展的成熟度模型来增加机构间的合作与人才建设,构筑数字化发展潜在应用、商业模式和生态所需的能力,引导产业发展升级方向。产业示范要重点工作可放在自主可控关键技术的突破,政策的精准支持,完善对不同行业的科技监管的同时,在政府与企业,要努力打通在基础技术研究、财税政策保障、投资融资以及应用环境的平台。

第三,强化提升传统产业与数字化价值链融合。加强想法创新、市场创造、资金、人才的制造全素融合的能力与体系构建。这里面特别要强化软性的、公共产业基础建设,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操作系统等融合性应用平台与研发体系。需要加强数字化生产资料共享,建立起扎扎实实的服务流程,帮助企业降低运行成本。

第四,构建教产研数字化人才融合的生态。引导全社会资源,特别是社会平台、具有专业能力的社会团体与企业专家学者,协同创新,打造与业务共存的产业数字化的育才生态圈与数字育才供应链。

第五,构建数据创新和数字治理的保障机制。多维度、全方位构筑数字治理体系和能力,包括和数据这一生产要素相关联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制度执行、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思维与方法论为指导。要提前构建未来科技在数据的使用、共享、安全以及隐私保护方面,努力做好安全与效率的协调,共建智慧经济的生态。

第六,夯实产业技术基础,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能力。譬如高端传感器,芯片等一批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先进的基础工艺与流程管理。

数字货币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重要驱动力和新的增长点。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数字货币自然而然地受到高度关注。而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对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央行数字货币对银行业及金融机构实务会产生何种影响?

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已经在路上,有些城市在2021年的春节也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迎接新春等活动。试点的场景包括在医院,在地铁站内的部分贩卖机上线数字人民币的付款功能,在商场的制定的店等都可以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不过主要测试场所还属于内部测试点为主,目前数字人民币在四个主要城市进行了试运行,主要处于推广阶段,有的商户开通了数字货币收款功能或公司数字货币钱包就可以交易。

中国在央行数字货币方面领先世界多年,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在数字货币方面拥有先发优势。两年前有关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讨论还主要集中在相关可能性上,而现在已经处于测试和推广的阶段。很显然,央行数字货币已经成为今年全球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实践之一,但在当前市场现状下似乎出现一个重要趋势,新兴经济体的中央银行正在更快速地拥抱央行数字货币,而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大多采取谨慎立场。

中国数字人民币项目(又称为“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或DCEP),包含两层含义,DC是数字货币,EP是电子支付。这意味着“DC/EP”既可以是以区块链或分布式记账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也可以是在现有的电子支付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技术。

全球疫情也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新技术是完全有可能改变社会结构和市场秩序的。数字人民币将会对我们所有人产生影响,不仅仅是解决诸如洗钱等金融管理方面的挑战,也会创造前所未有的监管机会。

数字货币的实际现状是:还只是少数国家/企业入列,但在获得全球主流社会接纳方面仍然有相当的挑战以及较长的实现过程。目前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主要聚焦流通中的现金,对银行的冲击很小。

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时间窗口” 是公平的,更是“残酷的”。在当前的全球疫情,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构建并且发展离岸贸易或全球供应链管理的迫切国家战略需求下,要牢牢抓住数字货币的新机遇,为新兴金融技术制定全球标准提出了中国方案。相信2021年中国在数字人民币方面的创新步伐将会加快,肯定也会有大跨步发展。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分享到: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