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奥平 知名经济学家、创投专家,增量研究院院长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市场此前对本次降准进行了各种预测,但大部分认为短期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央行依旧进行了降准,且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那么,为什么要在此时要进行降准?
先说结论:核心是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短期发展困难,提升市场长期发展韧性与活力。
《中国人民银行法》中给出的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两大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目前来看,保持币值稳定不是问题。
先看CPI,中国6月CPI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因去年高基数影响,近5月持续大幅回调,6月猪肉价格下降36.5%,降幅比上月扩大12.7个百分点,同比创历史新低,成为整体CPI拖累项,拖累CPI同比0.8个百分点。CPI即便剔除掉猪肉的拖累也仅同比上涨1.9%,因下游最终需求端消费复苏仍然较弱,下半年CPI难大幅上涨,距离2%-5%的温和通胀水平具有一定空间,消费物价整体可控。
再看PPI,6月PPI同比上涨8.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大宗商品价格在保供稳价政策效果逐步释放下,短期高点已过。其中,国际原油价格虽仍在上行,但已边际放缓,输入型通胀已基本可控。
经济增长层面,中小微企业短期发展存在困难,经济长期增长活力不足,这是此次降准的核心原因。
目前,CPI相对平稳,PPI短期高点已过,货币政策已不需将关注重心放在物价一端。而另一端实体经济层面,广大中小微企业正处在发展的相对“停滞期”。
其背后的原因在于,首先,经济处在疫情后的复苏后期,增长动能边际下滑时,往往最先受到影响的经济主体是相对脆弱的中小微企业;其次,受此前输入型通胀,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大量的中下游中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所造成的经营困难等问题,而中小微企业的背后又是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这又会造成需求端整体消费疲弱,这也是为什么上半年消费持续低迷的本质原因。
目前,经济发展的最大“痛点”在广大的中小微企业,而这背后的本质是市场整体发展的活力与韧性。央行选择在此时进行降准的主要原因便在于解决经济发展的“痛点”。整体来看,我国经济长期稳中向好,央行货币政策将更加的“以我为主”,持续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