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来源:财经网 专栏:安邦咨询 2021/04/30
分享到:

作者:安邦咨询

当地时间4月28日,美联储发布了其新一期货币政策决定。如外界普遍预期的,美联储保持货币政策不变。其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水平保持在0-0.25%不变,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仍维持在0.10%,贴现利率维持在0.25%不变。联储同时宣布,保持当前每月120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规模不变,也和市场预期一致。美联储继续坚持了去年9月以来的政策表述,“委员会的目标将是,在一段时间内实现通胀适度高于2%,以便让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通胀达到2%,并且长期通胀预期仍很好地锚定在2%。”就政策变化而言,美联储的政策决议,和其之前所一再强调的“政策不变”相一致,也和市场的普遍预期相一致,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有关通胀和经济前景所面临风险的措辞发生重大变化,值得关注。

从今年以来,市场人士一直关注美联储每次政策决议的不同,以寻找政策变化的“蛛丝马迹”。实际上,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市场对于通胀水平的担忧;也体现了政策部门与市场之间信任的缺乏。市场其实最关心的是美联储何时会改变宽松政策。在全球通胀水平随着疫情受控逐渐升温的情况下,市场人士更担心通胀失去控制,而对美联储一再强调的政策稳定持怀疑态度。

从此次美联储会议的内容来看,对经济状况和通胀的预期与以往不同的是,美联储承认通胀上升、经济走强。声明指出,随着疫苗的推广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经济活动和就业的指标都很强劲。受疫情打击最为严重的行业仍然薄弱,但也得到了改善。在通胀问题上,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表示,预计未来通胀将在一定程度上继续上升,然后趋于缓和。他强调,所有人都不应当质疑美联储控制特定通胀的决心,一次性物价上涨不太可能导致持续的通胀。如果通胀预期真的高于2%的水平,就会使用工具将其降下来。3月非农就业报告的就业人口增幅喜人,但美联储认为就业情况仍没能达到完全就业的水平。鲍威尔认为,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从这个变化之中,实际上表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改变了过去通胀和就业并重的政策取向,而转向以浮动的通胀目标来实现完全就业。实际上,美联储采取平均通胀目标,即有这方面的考虑。目前的政策已经开启了这一新货币政策框架的实践。对于市场风险的问题,鲍威尔同样承认“一些资产的价格高企”,同时他也关注房价的上涨。但他表示,市场的反应更能体现疫苗接种和经济复苏,而不是美联储政策。但整体金融稳定性复杂但可控,如有需要我们将使用工具来支持联邦基金利率。从这一政策表述来看,按照国内的说法,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用“稳增长”的政策来取代“稳增长”与“防风险”取得平衡的既有政策。

从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形势来看,市场对于通胀的预期正在逐渐实现。今年以来,在通胀预期不断升高的情况下,美联储没有坚持通胀保持稳定的看法,改为说服市场接受温和通胀上升的观点,认为,经济快速增长会弥补通胀上升的代价。目前从市场利率和美元指数变化的情况来看,这一说法正在被市场接受,“缩减紧缩”带来的恐慌正在平复。因此,如安邦智库(ANBOUND)曾经指出的,恶性通胀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

新的利率决议公布后,数据显示,通胀走高的趋势会得到强化,而投资者认为美联储于2022年12月加息的可能性超过90%。高盛明确透露,缩减量宽的政策沟通步伐要到下半年才会真正迈出,在进入2022年之后才会真正落实。高盛预计,美联储2022年起会在每次政策会议上宣布缩减1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如此需要花上一年时间才能彻底结束购债行动。这意味着,美联储至少需要等到2023年中期之后,才有可能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

随着实际通胀水平开始上扬,经济周期将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包括实体企业和金融市场投资者更关心政策周期的改变。美联储一再强调不会很快加息,但不久前曾表示,将在加息之前会首先采取缩减QE规模到停止QE的措施,给市场充分的预期。对于关注美元流动性的资本市场而言,这就意味着流动性改变会带来市场逻辑和估值基础的变化。可以说通胀的变化将成为疫情之后资本市场投资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如果考虑到美国政府新公布的财政刺激计划和对富人增税的计划,表明美国政府整体的经济政策同样发生了变化。将去年以来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大规模财政、货币刺激政策,转向调整社会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结构性政策,从自由主义政策转向了福利主义政策。这一变化,自然需要货币政策保持阶段性的宽松,以为财政政策提供保障,并以此推动经济的持续恢复和增长。由此来看,美国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具有财政货币化的趋势。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美联储保持货币政策不变,但对于通胀和经济的预期有所改变。在美国财政政策向福利主义转型的情况下,实际上意味着货币政策的重心向经济增长的目标转变,这使得通胀的变化成为影响后疫情时期美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不确定因素。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分享到: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