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来源:《财经》杂志 专栏:财经十一人 2020/09/23
分享到:

技术聚变触动商业裂变,城市的智慧之路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关键节点,乘新基建东风,城市的下一站是全场景智慧

文|施然

技术和商业发展超出多数人想象力的今天,没有人能预测未来城市会智慧到哪一步,但多数城市管理者当下考虑最多的,是下一步怎么走。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截至2020年4月初,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如果计算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也就是说,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都在城市智慧化的道路上。

这样的推进速度之下,现阶段中国已经形成多个智慧城市群,试点项目超过欧州、印度和美国之和。2020年,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2.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智慧城市支出第二大的国家。

整个国家智慧城市的数量快速增长,可理解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要做,要全面做,要做好。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城市创新正在从应用创新1.0时代走向应用与基础创新并重的城市创新2.0时代,技术的聚变引发商业模式的裂变,将为城市带来新一轮发展浪潮)

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ID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市场的三大热点投资项目依次为可持续基础设施、数据驱动治理以及数字化管理。在预测期间内(2018-2023年),三者支出总额将持续超出整体智慧城市投资的一半。

这个逻辑很好理解。政府是城市主导者,当一座城市需要从传统城市向被现代科技武装的智慧城市变化时,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换装备——要下大力气做网络、云、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新基建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的核心原因。

有了基本的信息基础设施,政府会首先做两件事情,交通系统管控和公共服务提升,这两件事情基本达成了城市流动和生活被分析、被理解、被管理,物理城市被投射到数字世界的目标。

这是中国绝大部分城市数字化、智慧化的一个现阶段写照。走得快一些的城市,在数据驱动城市治理和服务方面已经基本成势,轻车熟路;小一些,走得要更慢一些的城市,还处于更早期,一边加大城市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和力度,一边点状开花,做一些城市数字化治理和服务的应用尝试和评估。

这其实已经走完了智慧城市的一半路径,剩下的另一半怎么走,一些先锋城市已经开始探索。如果说前半程侧重的是智慧化管理,提升城市效率,那么后半程的核心词,是发展,创造新增长,新基建的到来又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每个城市基因不同,禀赋各异,打法各有侧重。我们跟踪了几个基本完成上半场,正在探索智慧化路径下半场的四个城市,是深圳、西安、重庆和南京,试图归纳出几个城市不同“实干”背后的共性和套路,为其他城市的智慧化之路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深圳:优等生的下半场

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总体发展趋势是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状态。在第三方咨询机构德勤今年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报告》中,深圳被列为第一梯队首位。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在其他第三方机构的城市数字化排名中,深圳的位置通常不出第二。

深圳市政府的战略布局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当年,深圳是全国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的一员。2018年,在“新型智慧城市”全新要求下,深圳在全国城市中较早出台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到2020年实现“六个一”的发展目标,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深圳对其他城市的借鉴意义在于,它的数字化基础完备程度在国内首屈一指。和“要致富先修路”一个道理,一个城市要智慧首先要有完备的通信、云、大数据硬基础设施,才有可能在软应用上有施展余地。深圳市政府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已建成超4.6万个5G基站,基站密度全球领先,是全国首个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两年前,深圳就已推进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每天政府内部交换的数据平均超过2000万条。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在第三方机构的城市数字化排名中,深圳通常位居榜首,这是一个被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城市)

深圳的数字经济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这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深圳有一批领军的科技公司,如华为、腾讯、大疆、平安科技等,以及围绕深圳的全球制造业生产链。这些领军公司及丰富的生态体系,为深圳发达的数字经济提供了驱动底盘。比如,华为为深圳的数字基础设施提供丰富技术和生态支撑,打造了一套强健的智慧深圳“神经系统”;腾讯拥有海量的互联网生态,能够基于基础设施构建海量的智慧服务。两家公司近年来均十分重视“以人为本”的应用能力,这事实上促成了深圳在智慧城市迭代发展中的一个特点:软硬兼施,全面发展。

深圳40年的创新文化也很关键。深圳的研发投入GDP占比位于全球前列,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一,这意味着,在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之上,创新能力让这座城市时刻提供充足的迭代动力。深圳在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科技创新领域处于世界前列,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总量一半。

这个城市拥有一个相对成熟的,能看、能用、能思考、能联动的智慧城市运行和指挥中枢,汇聚了各类信息系统和数据。它所连接的神经系统要比绝大部分城市的大脑更加丰富、落地。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已经打通42个系统、100多类数据、28万多路监控视频,并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指挥体系。

横向来看,深圳拥有宏观掌握城市运行全局的能力,又连接了这个城市在经济、生态、交通、公共安全、城市治理等方面的数据,打通了司法、公安、交通、安监、消防、环保等条状业务系统。

横纵神经网络打通之后,深圳的城市运营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实现更加智慧的精细化治理。

比如,深圳宝安机场被认为初具未来机场形态,通过AI技术的全面引入,每天1000多个航班的机位分配从4小时缩短到1分钟。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深圳机场内“一脸通行”的超快安检体验,让许多初访深圳的旅客感到惊喜)

2017年,深圳交警与华为联合创新共建了“城市交通大脑”。在华为云+AI等技术的支持下,深圳交警建立了道路动态监控体系,最新的数据显示,高峰时段车辆通过的平均延误时间减少了12%,城市早高峰平均车速提升了8%,大大缓解了交通堵塞的压力。

不只机场和交通系统,华为和深圳在过去还围绕人工智能和深圳开展了全面的合作,打造了智慧机场、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12个AI场景。截至今年6月底,华为云可提供60款人工智能服务(平台类、视觉类、语音类、决策类),160项功能(平台功能、APIs,行业预集成方案),这套综合AI能力几乎涉足所有行业。

做到了这一步,深圳的下半场要做什么?从市民的角度来看,上半场要“生活好”,下半场要“生活幸福”;从企业角度来看,上半场要“单边增利”,下半场要“产业共赢”;从城市治理角度来看,上半场要“复杂治理”,下半场要“敏捷服务”。

今年7月,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在华为深圳城市峰会中表示,智慧深圳的下半场是全场景智慧,公共服务将从单一服务模式走向差异化服务模式,从固定地点服务走向随时随地服务;企业发展将借助智能的手段,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全产业的智能升级;城市治理将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感知与预测,能够更好提升城市的综合治理效率与敏捷服务水平。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侯金龙说,作为在深圳成长起来的企业,华为一直在云、AI、5G、大数据等领域与深圳政企客户持续进行创新与合作,共同推动深圳高科技产业向前发展)

侯金龙建议,结合深圳的优势和特点,深圳下一步可以利用深圳的优势资源,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和高校资源,提升创新的层次与含金量,提升整个城市的基础创新能力。

而且,深圳拥有一流的产业规划、举措和资源。可以加强基础产业打造基础产业生态。

此外,深圳发展快人一步,AI能力的普惠十分重要。要让政府机构和企业能够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具体来看,可提供更易上手的AI开发平台,并预置AI基础能力与行业知识,让AI开发真正能够在不同行业实现落地。

深圳创新基础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依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条、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服务型政府和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市场,不仅吸引创新型企业加入深圳,更吸引创新型人才持续涌入深圳。未来,依靠粤港澳大湾区的优惠政策,深圳的创新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西安:硬科技之都的智慧之道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和复杂的全球环境,西安稳步发展,2020上半年GDP增速2.8%,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

西安的科研院所数量仅次于北京,高校数量紧随京沪之后,千余个科研院所和高校,60多名院士、46万科技工作者,深厚的军工产业基础,显然,天时、地利、人和,皆使得西安这座城市早早具备了硬科技的各项要素,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部分领域已走在全国甚至世界前列。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纵观全国智慧城市,西安大致可被归列为第二梯队。目前西安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张“能看、能用、会思考”的城市管理网,未来要发展成场景化精细服务体系,可提升的空间也不小。

比如,需要进一步提升“一竿子捅到底”的能力,对城市基本单元体征进行感知和实时回馈;进一步打通各委办局、行业的数据,形成“一张网”,做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进一步提升数据、应用和AI的能力,把西安擅长的城市知识转化成执行能力,把最新的技术能力,如人工智能带入各委办局的业务流程中。

在刚刚过去的2020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鲁勇表示,硬科技说到底就是基础创新,基础创新的深度将决定产业发展的高度。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中国区总裁鲁勇近期在 “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创新发展论坛表示,华为将与西安同心同行,在扎根西安、产业升级、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软实力打造五大方面支撑西安硬科技的发展,共同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

西安是技术发轫之都,华为在西安目前已经形成产、学、研、销、服全产业链的硬投入与战略布局。

产业方面,今年上半年,基于鲲鹏技术的长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华为中国区运营商总部落户西安;

学术研究方面,华为在西安有西研所、华为全球技术服务中心,以及与西电、西工大、西交大等高校的战略合作

技术研发方面,目前华为已与西安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众多硬科技领域开展了深度的创新合作。

以西安的传统优势航空航天领域为例,华为与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合作,通过5G+AI的方式实现了高密材料的机器视觉检测分析,极大提升了质检效率;华为云为西飞民机提供了包括弹性云服务在内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满足了西飞民机对信息系统的高时效性、高安全性诉求,实现了“降本增效”,增强了“端到端”的安全能力。

此外,华为云联合陕西省财政厅构建了“陕西财政云”,加快了财政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华为云联合西安盈谷共同打造医真云联合解决方案,帮助专家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更有价值的医疗服务,为整个医疗行业构建成熟的智慧医疗生态圈。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华为联合长安计算打造陕西千亿计算产业)

以西安的传统优势航空航天领域为例,华为与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合作,通过5G+AI的方式实现了高密材料的机器视觉检测分析,极大提升了质检效率;华为云为西飞民机提供了包括弹性云服务在内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满足了西飞民机对信息系统的高时效性、高安全性诉求,实现了“降本增效”,增强了“端到端”的安全能力。

此外,华为云联合陕西省财政厅构建了“陕西财政云”,加快了财政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华为云联合西安盈谷共同打造医真云联合解决方案,帮助专家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更有价值的医疗服务,为整个医疗行业构建成熟的智慧医疗生态圈。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陕西省地税将系统部署到公有云后,轻松化解了业务高峰压力,让百姓办税更高效)

结合西安的基因禀赋,西安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硬科技的硬投入。利用5G+云+AI等新技术融合、聚变,推动千行百业的商业裂变、智能升级,加速科技成果落地和转化,继续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实现科技人才“培、引、留、用”正循环。

重庆:从“制造”到“智造”

重庆是西部的经济重镇和文化名城,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也是中国智能制造基地。重庆传统的摩托、汽车以及电子产品的生产数量在全国举足轻重,但生产效率不高、单品附加值低等阻碍产业的后续发展。

在基本完成向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转型的基础上,重庆正在大力推动以电子信息、汽车为重点的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2018年3月,重庆市政府发布《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超算、软件服务、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内容等十二大产业,打造智能产业集群。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也就是说,大力发展智造产业集群,推进制造智能化升级,将成为重庆这座城市下一阶段智慧城市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这也是华为与重庆的重要命题。

汽车制造是重庆的支柱产业,它的业态复杂、产业链条长,随着消费者需求升级,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这个领域新技术可施展的空间极大,如新能源、智能网联、个性化数字服务,以及围绕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等。

长安汽车的转型一定程度代表着重庆传统工业的转型。作为最早一批涉足自动驾驶领域的车企,2016年长安汽车旗下睿骋完成重庆到北京2000公里的无人驾驶测试。

无人驾驶是长安汽车重兵布局的未来技术。目前,长安汽车已掌握三大类100余项智能化技术,包括结构化道路L3级自动驾驶技术、APA6.0自动泊车技术正在进行实车性技术验证。其中,APA6.0自动泊车技术是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最领先的智能化技术。

2018年7月,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为将向长安汽车提供前沿的信息通信技术及新能源先进控制技术。长安在智能化领域的投入正逐渐加大,未来十年,将累计投入200亿元,组建超过2000人的智能化研发团队。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工业,长安汽车只是一个缩影。华为正在与重庆汽车产业共同探索协同、开放、共享、柔性、智慧的供应链体系,如 5G+智慧物流、汽摩零配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等,通过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升级,协助重庆汽车产业链提档,促进供应链升级与产业转型。

汽车产业之外,重庆的空间还很大。

比如,结合重庆工业企业种类多、行业门类齐全、产业链聚集的特点,可以投入智能新技术,与制造场景结合,做强“芯屏器核网”产业链,发展智能产业。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枢纽的作用,横向打通从研发到销售的价值流,纵向整合行业场景、经验与平台,打通业务流,强化重庆在制造业知识经验的优势,加速推进重庆产业数字化的进程,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更进一步。

在城市管理方面,和“智造重镇”目标相并行,此前,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智慧名城”目标,着力发展“云联数算用” ,所谓“云联数算用”,即云计算、联接、大数据、算法和应用,这一点,和华为在数字基础设施的优势不谋而合。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重庆璧山全息路口)

在这个领域,重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鲁勇建议,下一阶段的重点是进一步聚焦场景化服务,为重庆解决实际问题。

以城市智能交通为例,在交通环境复杂、人车流量大的重庆璧山区,华为联合多家生态伙伴,通过“端边管云”(终端、边缘计算、通信网络、云计算)对路况进行深度的实时感知与智能引导,让监控、红绿灯控流量从“车看灯”变成“灯看车”,实现了路口级交通信号全自动控制,一眼看清路口全景,8秒内即能完成交通事故的自动检测上报。

这只是一个缩影,全国几乎所有城市的智慧化升级,都从交通入手。鲁勇说,未来,华为将持续投入“云联数算用”,并扩展到更多的领域与行业场景。

南京:跑步进入创新2.0

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这个时代,南京被赋予尤其重要的历史使命。

去年12月,国务院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从五个方面赋予南京32项重点任务。今年4月1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的《江苏实施方案》又赋予南京一批重点任务,为南京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今年5月,南京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出台《南京实施方案》,勾画了一幅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南京路线图”。

南京在2013年被列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智慧城市的政务、民生等领域经验丰富,基础较好,是市民受惠于新技术的首批城市之一。

现阶段的南京,新的任务是在此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科技“创新”的定位。去年以来,南京市在顶层设计、产业布局、创新成果转化、基础研究等四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南京是驱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创新引擎,也是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创新,是南京迭代的动力,也是南京的目标。2018年,南京市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超75%,规上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市的91%;规上高新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市的73.31%。南京创新资源不少,但还需要更多的激活和撬动。

而且,南京是驱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创新引擎,也是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未来,南京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承东启西、联通南北、衔接海陆"的独特地位将进一步凸显,不仅要在上海带动下,与其他城市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新格局,还要当好次区域发展的领头羊,肩负起推动宁镇扬、南京都市圈、宁杭生态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整体发展的职责使命。

南京希望以创新立未来之城,华为以创新立足,二者有相通之处。1999年和2012年,华为公司南京研究所和苏州研究所相继成立。其中,南京研究所已经成为华为公司第一大软件研发基地。

今年6月,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华为签订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直指产业创新,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新土壤。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池宇在当时宣布,江苏省委省政府未来三年将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2000亿元,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5G+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开展物联网等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强化云计算投入和应用,加快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强链补链,促进江苏优质产业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

鲁勇表示,创新1.0是以应用为主的创新,而创新2.0则是应用创新和基础创新皆需发力,只有充分利用城市优势资源,调动科研院所、高校、头部企业加大对基础创新的投入,才能提升整个城市的基础创新能力,加速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

南京的一些区已经跑起来了。近期,南京江北新区联合华为公司发布了“智慧城市2025规划”, 持续推进智慧工地、智慧停车、智慧小区等项目,力争2025年建成“数字孪生第一城”。

不同的城市,一样的未来路径

纵观智慧城市发展历史,智慧城市建设起码要经历四步。

首先要数字化,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智慧城市的初级形态;然后要网络化,通过网络将数字化的城市要件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交互共享;到了3.0版是智能化,就是在网络传输的基础上实现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4.0版是智慧化,就是万物互联,公共服务、企业发展、城市治理等诸多方面有机融合,智慧共通,走向全场景智慧。

从深圳、西安、重庆和南京四座城市的智慧化路径选择和未来规划来看,它们各有不同的基因禀赋,也有不同的发展节奏,但共性也十分明显,可以大致总结为:以“人”为中心,加强基础创新投入、发展产业生态、发展人工智能并使之普及,以及重视多种技术融合发展带来的裂变效应。

基础创新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基础创新的深度将决定全场景智慧城市的高度。

地基打得越深,房子修得越高。深圳、西安、重庆和南京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基建协同建设和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城市前列,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在城市智慧化道路上走得更快,更扎实的基础。

基础创新正在进入深水区。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新一轮的新基建建设浪潮在中国开启。各大城市迎来了做厚新型基础设施的东风。基础设施的创新决定着上层建筑,只有踏踏实实做厚了基础创新的底座,万千的智慧应用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之上蓬勃发展。

城市创新正在从应用创新1.0时代走向应用与基础创新并重的城市创新2.0时代,需要全力扎实做实基础创新,利用不同城市的不同优势,充分调动当地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和高校资源,提升创新的层次与含金量,提升整个城市的基础创新能力。

在基础创新的高度之上,产业生态有了用武之地,也是自然延续的下一步。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地,把新技术和能力带到全行业,能够提升行业的生产效率,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水平,激发商业创新,提升企业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城市的综合发展提供动力。

依靠5G、云、大数据和AI等多种新技术,华为不仅和深圳、西安、重庆及南京等城市在诸多基础产业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建创新中心,这些能力也可被复制到不同城市的不同产业生态中,为各大城市的支柱产业、未来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这四大城市的另一大可被总结的共性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并使之普惠。

放眼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正经历商业化落地,成为经济发展动力的中兴时代。人工智能的能力可以多大程度上被充分利用,将是城市智慧化能走多快、多远的关键。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将深入参与到社会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和流程中,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改善公众服务体验,促进企业协同发展。

这就带入下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加亲切易用?如何让各级政府和企业能够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让人工智能算法、算力普惠是一条必经之路。今天,包括华为在内的各大科技公司都在致力于提供更容易上手的AI开发平台,并预置了AI基础能力与行业知识,让AI开发真正能够在不同行业实现落地。这将是全场景智慧落地的关键一环,但又与其他环节环环相扣。

环环相扣的另一个深层含义是,需要通过技术的聚变,来引发商业模式的裂变。科技创新不再专注于单一技术发展,而是转向5G、云、AI等技术相互融合、影响、作用进而产生聚变,并触动商业裂变的新形态,这种“聚裂效应”才是带动城市走向下一个智慧阶段的核心动力,没有经历这一层,只能是信息化、单点的智能化,是孤立的、不成体系的新技术应用。

我们可以一个成熟产业的发展来做类比。2025年全球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美元,视频监控摄像机市场规模将达到450亿美元,而无人机、视频监控摄像头和5G、云、AI技术的结合,才是重新定义这些产业发展规模与模式的重要动力,否则,无人机还是那个无人机,摄像头,也将仅仅是摄像头而已。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科技创新不再专注于单一技术发展,而是转向5G、云、AI等技术相互融合、影响、作用进而产生商业聚变)

从技术聚变到商业裂变,一“聚”一“裂”背后,是城市智慧发展的新趋势——通过技术聚变产生的全新生产力,激发千行百业智能升级,最终推进城市的智慧化升级。

四城构建智慧城市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人”的重视。华为的思路是,以市场开放来牵引生态和人才培养,包括和各地联合起来在高校培养人才。比如,华为在南京大学设立人才基金,联合东南大学发起“卓越计划”,并与南航、南邮等高校已经产出了300项以上的科技成果。

目前,华为共建的高校名单已经多达300多所。华为还在与各个人才机构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鲁勇在多个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人才非常重要,它是整个计算产业,乃至全场景智慧的灵魂所在。

人才培养包括但不仅限于高校培养。另一个模式是通过做强生态,帮助当地培养扎根于当地的高科技公司和人才。比如,华为公司在重庆渝北区的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目前已经为重庆全市300余家企业、3500多位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服务。

据了解,华为计划在未来五年投入15亿美元,联合社区和高校在全球培养500万名开发者。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政府职能转变协调小组专家组副组长、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仇保兴最近在硬科技大会表示,“未来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真实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就要依靠优良的顶层设计以及从上而下的无限的生成机制结合起来,面向城市、企业、行业的全场景智慧可能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最优选。”

深圳、西安、重庆和南京是构建全场景智慧的标杆和缩影,更多城市正在路上。目前,华为已联合生态合作伙伴为全球40多个国家、200多座城市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国内,华为还有在北京、上海、天津及苏州等大城市的全面建设经验,也有在湖南益阳、安徽黄山、江西鹰潭、甘肃敦煌、山西灵石、河北灵寿等中小城市的实践经验。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扎扎实实地投入,以科技为抓手持续发力,新基建将为城市的智慧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如何以实干抓住这波东风加速走向全场景智慧,是当下最重要的课题。”鲁勇表示。

新基建来了,新经济将如何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的新“基”遇会在哪里?

9月23日下午,和百城市长、政策制定者、产业专家共商城市发展、产业创新!

智能先行者|从“深镐渝宁”四城“实干”出发,探路智慧城市下半程

版面编辑:
关键字:
分享到: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要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