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查询:

余华莘评论:地摊经济

来源:财经网 专栏:余华莘 2020/06/06
分享到:

作者:余华莘,注册金融分析师,资深对冲基金经理。

【前言】

今年两会过后,“地摊儿经济”这个新词在国内媒体的舆论造势下有种铺天盖地的感觉。

媒体头条上的标题——总理夜饭访成都宽窄巷子、省委书记站台地摊小贩、城管叫大家摆地摊,都很吸引眼球,可见这事情,受政府高层重视,也受到民众普遍关注。在我看来,地摊经济不仅顺应民意,且回归经济规律。

【正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39次提及就业,中央文明办也决定今年不将占道经营列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

中国地摊儿经济的历史变迁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浪潮中,地摊从业者数量是先升后降的趋势。四十年里,小商品经济逐渐转型为更成熟的产业体系,在地摊的商贩那里才能买到的货品,则慢慢被淘宝、京东等电商所代替。

而仍然存在的地摊,多数是现场制作的小吃,以及电商购买不到的东西,譬如仿制的大牌衣帽服饰。尽管少了些烟火气,但地摊的减少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提升所必然导致的后果。

随着今年两会召开,地摊经济重新被鼓励后,阿里、京东和苏宁纷纷顺应政策,推出地摊扶持计划。电商本身的供应链,为何不放在电商网站直接出售货品,而交给地摊来完成?如果纯粹以消费来看,二者对经济的贡献是相似的。

在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的记忆里,中国上一次地摊数量爆发的时刻,是九十年代末。那个时候,这片土地上的12亿人口正经历了最为阵痛的一次产业转型:国企改制带来的下岗潮。

比如:刘欢的《从头再来》,MV的剧情是一对夫妻中年下岗,家庭陷入危机,紧接着是无数个这样家庭的合影。剧情进入后半段,由演员转入现实画面:下岗职工们开了干洗店、小吃店、书报亭,生活仍然欣欣向荣。

然而音乐录影回答不了的一个问题:在彼时的下岗重灾区,譬如东北,有钱去干洗店消费的有多少?

当然,会有消费得起的富裕阶层。可是,问题在于,人口比例决定了富人终究占少数,一个收入较高的人在一个水果摊位上买了五斤车厘子,也意味着他不会再去另外的摊位购买了。

与那时相比,今时今日鼓励地摊经济起码是实实在在的举措。

地摊儿经济可以解决问题

首先,地摊经济满足了两大需要:一是,城镇消费者的部分需求;二是为初始的、小规模营业与创业活动提供了可能。

我们知道,任何商业活动都是从小到大慢慢发展而来的。允许地摊儿经济存在实际上是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允许地摊儿的存在是对中下层创业者的最大支持。即使一些后来的商业巨贾,哪个不是从小到大、积少成多的?

毫无疑问,允许地摊儿存在,肯定会带来相应的问题。对城市的管理提出更了高的要求。那种不允许地摊儿存在的简单粗暴方法与现代管理方法相去甚远。实际上,如何规范地摊儿经济,给这些从业者提供便利与上升空间,是行政管理者要考虑的问题。

在开始阶段,肯定将面对如何解决尽量不扰民、少影响交通、减少脏乱差等一系列问题。希望不要因为有这些可能的问题而再次取缔。地摊儿经济要坚持下去。要相信对城市和居民有好处的事情是有生命力的。它会不断地完善,肯定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补充。

另外,虽然媒体报道GDP连年增加,然而,中国人口基数太大了。

目前,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预期非常乐观。至少从数据上看确实开始好起来,可是这种好转能持续多久呢?改善的节奏又会是怎样?目前还不得而知。

无论怎样,在法律的许可和政府的鼓励之下,我相信,地摊经济是塑造现实的巨大力量。人人可以摆地摊做生意,等于人人多了一个谋生技能。

也许地摊经济只是暂时的。但也许可以摸索改革出了一条新路,人人可以接受的新地摊经济出现,它将长存、壮大。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城市要美,但不是偷懒的禁止之美,而是加上了活力便利之美的美。

无论如何,在特殊时期、想办法向市场要答案,拼命度过难关,这种政策的努力尝试总是对的,接地气的。赞一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所在公司无关。)

版面编辑:文静
关键字:
分享到:

声明:财经网专栏文章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网立场。

相关新闻

专栏人物推荐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前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屈宏斌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要闻

+更多